《方漕躬明挽诗三首》

时间: 2025-01-06 10:52:47

行跸留吴会,神州久陆沉。

君王经远志,臣子复讐心。

慷慨披丹悃,褒嘉拜玉音。

骑箕何太速,有识共沾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方漕躬明挽诗三首 王炎 〔宋代〕

行跸留吴会,神州久陆沉。 君王经远志,臣子复讐心。 慷慨披丹悃,褒嘉拜玉音。 骑箕何太速,有识共沾襟。

白话文翻译:

皇帝的行宫留在吴会,神州大地长久陷入沉沦。 君王有着远大的志向,臣子们怀着复仇的心情。 他们慷慨激昂地表达忠诚,受到君王的嘉奖和赞誉。 为何如此迅速地离去,让有识之士共同感到悲痛。

注释:

  • 行跸:皇帝的行宫。
  • 吴会:古代地名,今江苏一带。
  • 神州:指中国。
  • 陆沉:比喻国家陷入困境或衰败。
  • 经远志:远大的志向。
  • 复讐心:复仇的心情。
  • 丹悃:忠诚的心意。
  • 玉音:君王的赞誉或命令。
  • 骑箕:星名,比喻人的死亡。
  • 沾襟:泪湿衣襟,表示悲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怀、咏史为主,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炎为哀悼某位官员而作,诗中表达了对于国家困境的忧虑,以及对君王和臣子忠诚与复仇精神的赞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国家困境和君臣的忠诚与复仇精神,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忧国情怀。诗中“行跸留吴会,神州久陆沉”一句,既表达了皇帝的无奈停留,也暗示了国家的深重危机。后文通过对君王远大志向和臣子复仇心的描述,强调了忠诚与责任。结尾的“骑箕何太速,有识共沾襟”则抒发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跸留吴会:皇帝的行宫停留在吴会,暗示了国家的困境。
  • 神州久陆沉:神州大地长久陷入沉沦,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现状的忧虑。
  • 君王经远志:君王有着远大的志向,显示了君王的雄心壮志。
  • 臣子复讐心:臣子们怀着复仇的心情,体现了臣子的忠诚与决心。
  • 慷慨披丹悃:慷慨激昂地表达忠诚,强调了忠诚的情感。
  • 褒嘉拜玉音:受到君王的嘉奖和赞誉,显示了君王的认可。
  • 骑箕何太速:为何如此迅速地离去,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哀悼。
  • 有识共沾襟:让有识之士共同感到悲痛,抒发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神州久陆沉”比喻国家陷入困境。
  • 拟人:“君王经远志”将君王的志向拟人化。
  • 对仗:“行跸留吴会,神州久陆沉”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国家困境的忧虑,以及对君臣忠诚与复仇精神的赞颂。通过描绘国家的现状和君臣的情感,传达了作者的忧国情怀和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 行跸:皇帝的行宫,象征着国家的权威。
  • 神州:指中国,象征着国家的整体。
  • 陆沉:比喻国家陷入困境,象征着国家的危机。
  • 骑箕:星名,比喻人的死亡,象征着逝者的离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行跸留吴会”中的“行跸”指的是什么? A. 皇帝的行宫 B. 官员的住所 C. 军事行动 D. 商业集会
  2. “神州久陆沉”中的“陆沉”比喻什么? A. 国家繁荣 B. 国家陷入困境 C. 国家统一 D. 国家分裂
  3. “君王经远志”中的“经远志”指的是什么? A. 远大的志向 B. 经济计划 C. 军事策略 D. 文化发展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改革的期望。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忠诚。

诗词对比:

  • 王炎的《方漕躬明挽诗三首》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但王炎的诗更多地强调了君臣的忠诚与复仇精神,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多地关注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和主要诗人的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