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亭晓望 王炎 〔宋代〕 天在空蒙外,山横杳霭中。 潮翻江水白,日射海霞红。 旅食思乡社,归舟待便风。 老怀谁共语,注目送飞鸿。
白话文翻译:
天空在朦胧之外,山峦横亘在迷雾之中。 潮水翻滚,江水泛白,阳光照射下海边的霞光红艳。 在外旅行,思念家乡的社稷,等待顺风归舟。 老来情怀无人共语,只能注目远送飞鸿。
注释:
- 空蒙: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 杳霭:深远的云雾。
- 潮翻:潮水翻滚。
- 海霞:海边的霞光。
- 旅食:在外旅行时的饮食。
- 乡社:家乡的社稷,指家乡。
- 便风:顺风。
- 老怀:老年人的心情。
- 飞鸿:飞翔的大雁,常用来比喻远行的人或传递消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约1137-1214),字子安,号梅溪,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此诗可能是在他晚年时所作,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晚年孤独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王炎在晚年时,身处异乡,早晨在江亭远望时所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晚年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江亭的远望为背景,通过对天空、山峦、江水、海霞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诗中“天在空蒙外,山横杳霭中”描绘了朦胧的天空和深远的山峦,给人以宏大而神秘的感觉。“潮翻江水白,日射海霞红”则通过色彩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江水的翻滚和海霞的艳丽。后两句“旅食思乡社,归舟待便风”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途的期待。最后一句“老怀谁共语,注目送飞鸿”则抒发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和无奈,通过“飞鸿”这一意象,寄托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传递消息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宋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 首句“天在空蒙外”,通过“空蒙”一词,描绘了天空的朦胧和遥远,给人以无限遐想。
- 次句“山横杳霭中”,用“杳霭”形容山峦的深远和云雾的缭绕,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 第三句“潮翻江水白”,通过“潮翻”和“白”字,生动地描绘了江水的翻滚和泛白,给人以动感。
- 第四句“日射海霞红”,用“日射”和“红”字,形象地表现了阳光照射下海霞的艳丽,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 第五句“旅食思乡社”,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情感真挚。
- 第六句“归舟待便风”,通过“归舟”和“便风”,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期待和希望。
- 最后两句“老怀谁共语,注目送飞鸿”,抒发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和无奈,通过“飞鸿”这一意象,寄托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传递消息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在空蒙外”中的“空蒙”比喻天空的朦胧和遥远。
- 拟人:如“山横杳霭中”中的“横”字赋予山峦以动态,仿佛山峦在云雾中横亘。
- 对仗:如“潮翻江水白,日射海霞红”中的“潮翻”与“日射”,“江水白”与“海霞红”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晚年孤独的感慨。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途的期待,以及对晚年孤独的无奈和对远方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空蒙:比喻天空的朦胧和遥远,给人以无限遐想。
- 杳霭:形容山峦的深远和云雾的缭绕,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 潮翻:生动地描绘了江水的翻滚和泛白,给人以动感。
- 海霞:形象地表现了阳光照射下海霞的艳丽,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 飞鸿:常用来比喻远行的人或传递消息,寄托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传递消息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空蒙”一词用来形容什么? A. 天空 B. 山峦 C. 江水 D. 海霞
- “旅食思乡社”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家乡的思念 C. 对归途的期待 D. 对晚年的感慨
- “注目送飞鸿”中的“飞鸿”常用来比喻什么? A. 远行的人 B. 传递消息 C. 自然景色 D. 家乡的思念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与王炎的这首诗在表达离别和思念的情感上有相似之处。
- 杜甫《登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王炎的这首诗在通过自然景色抒发情感上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与王炎《江亭晓望》:两首诗都表达了离别和思念的情感,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而王炎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晚年孤独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王炎诗集》:收录了王炎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王炎的诗风和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