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倅》

时间: 2025-01-06 10:47:04

俗士不闻道,利欲熏其心。

阳浮外酬酢,中有机阱深。

宛陵有君子,殊不同今人。

矫矫鹓鹭姿,入俗不受尘。

挹这淡于水,即之暖如春。

笔端奏金石,妙处无新陈。

念我久顿挫,晚岁乘朱轮。

烹鲜易以扰,御黠难使驯。

赖有贤贰车,一心同抚循。

遂于吏事外,拂拭绿绮琴。

为我肯属耳,领会山水音。

持此定交契,愈久情愈亲。

东风二月初,梅花照溪津。

语别一杯酒,莫辞十分斟。

聚散亦常事,岂必含酸辛。

重念发种种,不禁忧患侵。

君今入观阙,我亦返山林。

行藏异涂辙,可日再盍簪。

所蕴勿卷怀,朝廷须世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魏倅 王炎 〔宋代〕

俗士不闻道,利欲熏其心。阳浮外酬酢,中有机阱深。宛陵有君子,殊不同今人。矫矫鹓鹭姿,入俗不受尘。挹这淡于水,即之暖如春。笔端奏金石,妙处无新陈。念我多顿挫,晚岁乘朱轮。烹鲜易以扰,御黠难使驯。赖有贤贰车,一心同抚循。遂于吏事外,拂拭绿绮琴。为我肯属耳,领会山水音。持此定交契,愈久情愈亲。东风二月初,梅花照溪津。语别一杯酒,莫辞十分斟。聚散亦常事,岂必含酸辛。重念发种种,不禁忧患侵。君今入观阙,我亦返山林。行藏异涂辙,可日再盍簪。所蕴勿卷怀,朝廷须世臣。

白话文翻译

世俗之人不追求道义,利欲熏心。表面上应付交际,内心却隐藏着深不可测的陷阱。宛陵有一位君子,与当今的人大不相同。他有着高贵的姿态,不沾染世俗尘埃。与他交往淡如水,接触他却感到温暖如春。他的笔下奏出金石之音,妙处不在于新旧。想到我经历的挫折,晚年才能乘坐朱轮车。处理琐事容易扰乱心神,应对狡猾之人难以驯服。幸好有贤能的副手,一心共同抚慰。除了处理公务,他还擦拭着绿绮琴。愿意倾听我的山水之音。以此来确定我们的交情,时间越久感情越深。二月初的东风,梅花照亮了溪边渡口。离别时举杯共饮,不要推辞满斟。聚散是常事,何必含着辛酸。再次想到种种忧患,不禁感到忧虑。你如今进入宫廷,我则返回山林。我们的行踪不同,但可以再次相聚。所蕴含的不要隐藏,朝廷需要世代忠诚的臣子。

注释

  • 俗士不闻道:世俗之人不追求道义。
  • 利欲熏其心:利欲熏心。
  • 阳浮外酬酢:表面上应付交际。
  • 中有机阱深:内心却隐藏着深不可测的陷阱。
  • 宛陵有君子:宛陵有一位君子。
  • 矫矫鹓鹭姿:有着高贵的姿态。
  • 入俗不受尘:不沾染世俗尘埃。
  • 挹这淡于水:与他交往淡如水。
  • 即之暖如春:接触他却感到温暖如春。
  • 笔端奏金石:他的笔下奏出金石之音。
  • 妙处无新陈:妙处不在于新旧。
  • 念我多顿挫:想到我经历的挫折。
  • 晚岁乘朱轮:晚年才能乘坐朱轮车。
  • 烹鲜易以扰:处理琐事容易扰乱心神。
  • 御黠难使驯:应对狡猾之人难以驯服。
  • 赖有贤贰车:幸好有贤能的副手。
  • 一心同抚循:一心共同抚慰。
  • 遂于吏事外:除了处理公务。
  • 拂拭绿绮琴:他还擦拭着绿绮琴。
  • 为我肯属耳:愿意倾听我的山水之音。
  • 持此定交契:以此来确定我们的交情。
  • 愈久情愈亲:时间越久感情越深。
  • 东风二月初:二月初的东风。
  • 梅花照溪津:梅花照亮了溪边渡口。
  • 语别一杯酒:离别时举杯共饮。
  • 莫辞十分斟:不要推辞满斟。
  • 聚散亦常事:聚散是常事。
  • 岂必含酸辛:何必含着辛酸。
  • 重念发种种:再次想到种种忧患。
  • 不禁忧患侵:不禁感到忧虑。
  • 君今入观阙:你如今进入宫廷。
  • 我亦返山林:我则返回山林。
  • 行藏异涂辙:我们的行踪不同。
  • 可日再盍簪:但可以再次相聚。
  • 所蕴勿卷怀:所蕴含的不要隐藏。
  • 朝廷须世臣:朝廷需要世代忠诚的臣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1137-1218),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哲学家。其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炎送别友人魏倅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佩和不舍,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魏倅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中“矫矫鹓鹭姿,入俗不受尘”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友人高洁不染的形象。而“挹这淡于水,即之暖如春”则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淡泊而深厚的情谊。诗的结尾,作者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祝愿和对朝廷的忠诚,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友人的双重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俗士不闻道:世俗之人不追求道义。
  2. 利欲熏其心:利欲熏心。
  3. 阳浮外酬酢:表面上应付交际。
  4. 中有机阱深:内心却隐藏着深不可测的陷阱。
  5. 宛陵有君子:宛陵有一位君子。
  6. 矫矫鹓鹭姿:有着高贵的姿态。
  7. 入俗不受尘:不沾染世俗尘埃。
  8. 挹这淡于水:与他交往淡如水。
  9. 即之暖如春:接触他却感到温暖如春。
  10. 笔端奏金石:他的笔下奏出金石之音。
  11. 妙处无新陈:妙处不在于新旧。
  12. 念我多顿挫:想到我经历的挫折。
  13. 晚岁乘朱轮:晚年才能乘坐朱轮车。
  14. 烹鲜易以扰:处理琐事容易扰乱心神。
  15. 御黠难使驯:应对狡猾之人难以驯服。
  16. 赖有贤贰车:幸好有贤能的副手。
  17. 一心同抚循:一心共同抚慰。
  18. 遂于吏事外:除了处理公务。
  19. 拂拭绿绮琴:他还擦拭着绿绮琴。
  20. 为我肯属耳:愿意倾听我的山水之音。
  21. 持此定交契:以此来确定我们的交情。
  22. 愈久情愈亲:时间越久感情越深。
  23. 东风二月初:二月初的东风。
  24. 梅花照溪津:梅花照亮了溪边渡口。
  25. 语别一杯酒:离别时举杯共饮。
  26. 莫辞十分斟:不要推辞满斟。
  27. 聚散亦常事:聚散是常事。
  28. 岂必含酸辛:何必含着辛酸。
  29. 重念发种种:再次想到种种忧患。
  30. 不禁忧患侵:不禁感到忧虑。
  31. 君今入观阙:你如今进入宫廷。
  32. 我亦返山林:我则返回山林。
  33. 行藏异涂辙:我们的行踪不同。
  34. 可日再盍簪:但可以再次相聚。
  35. 所蕴勿卷怀:所蕴含的不要隐藏。
  36. 朝廷须世臣:朝廷需要世代忠诚的臣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矫矫鹓鹭姿”比喻友人高洁不染的形象。
  • 拟人:如“利欲熏其心”将利欲拟人化。
  • 对仗:如“挹这淡于水,即之暖如春”对仗工整,表达了淡泊而深厚的情谊。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友人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国家和友人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矫矫鹓鹭姿:高洁不染的形象。
  • 挹这淡于水:淡泊的情谊。
  • 即之暖如春:温暖的接触。
  • 笔端奏金石:高雅的艺术。
  • 梅花照溪津:清雅的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矫矫鹓鹭姿”比喻了什么? A. 高洁不染的形象 B. 世俗之人 C. 利欲熏心 D. 深不可测的陷阱

  2. 诗中“挹这淡于水,即之暖如春”表达了什么? A. 淡泊而深厚的情谊 B. 对世俗的厌倦 C.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 对国家和友人的关怀

  3. 诗的结尾,作者表达了对什么的双重关怀? A. 国家和友人 B. 世俗和隐逸 C. 艺术和政治 D. 个人和集体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深情。
  • 杜甫《赠卫八处士》:赞美友人的高尚品格。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与王炎的《送魏倅》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情感,但王维的诗更加简洁含蓄,而王炎的诗则更加详细地描绘了友人的形象和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王炎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诗句

俗士不闻道,利欲熏其心。下一句是什么

阳浮外酬酢,中有机阱深。上一句是什么

阳浮外酬酢,中有机阱深。下一句是什么

宛陵有君子,殊不同今人。上一句是什么

宛陵有君子,殊不同今人。下一句是什么

矫矫鹓鹭姿,入俗不受尘。上一句是什么

矫矫鹓鹭姿,入俗不受尘。下一句是什么

挹这淡于水,即之暖如春。上一句是什么

挹这淡于水,即之暖如春。下一句是什么

笔端奏金石,妙处无新陈。上一句是什么

笔端奏金石,妙处无新陈。下一句是什么

念我久顿挫,晚岁乘朱轮。上一句是什么

念我久顿挫,晚岁乘朱轮。下一句是什么

烹鲜易以扰,御黠难使驯。上一句是什么

烹鲜易以扰,御黠难使驯。下一句是什么

赖有贤贰车,一心同抚循。上一句是什么

赖有贤贰车,一心同抚循。下一句是什么

遂于吏事外,拂拭绿绮琴。上一句是什么

俗士不闻道,下一句是什么

利欲熏其心。上一句是什么

利欲熏其心。下一句是什么

阳浮外酬酢,上一句是什么

阳浮外酬酢,下一句是什么

中有机阱深。上一句是什么

中有机阱深。下一句是什么

宛陵有君子,上一句是什么

宛陵有君子,下一句是什么

殊不同今人。上一句是什么

殊不同今人。下一句是什么

矫矫鹓鹭姿,上一句是什么

矫矫鹓鹭姿,下一句是什么

入俗不受尘。上一句是什么

入俗不受尘。下一句是什么

挹这淡于水,上一句是什么

挹这淡于水,下一句是什么

即之暖如春。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