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时间: 2025-01-19 17:48:41

冰肌玉骨,自美人如月。

不与常娥共圆缺。

尽摩诃春晚,玉帐魂归,心眼冷,漦在龙亡荒忽。

月华如水浸,花蕊楼台,朗朗金波照行屧。

不醉复如何,岁岁年年,吹不断紫绵香屑。

乍长眉仙帔道人来,恁莺燕春秋,琵琶难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美人如月。不与常娥共圆缺。尽摩诃春晚,玉帐魂归,心眼冷,漦在龙亡荒忽。月华如水浸,花蕊楼台,朗朗金波照行屧。不醉复如何,岁岁年年,吹不断紫绵香屑。乍长眉仙帔道人来,恁莺燕春秋,琵琶难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如月般美丽的女子,她的冰清玉洁与嫦娥并不相同,似乎不愿与其分享圆缺的月亮。在春天的晚上,她的魂魄如同轻纱一般回归,心灵却冷漠,似乎在龙的荒野中迷失。月光如水般洒落,浸润着花蕊和楼台,明亮的金色波光照耀着行走的鞋子。如果不沉醉于此,岁岁年年,仍能听到那不断吹来的紫绵香屑。忽然,一位长眉的仙人来临,春秋时节的莺燕萦绕,琵琶的声音难以言表。

注释

  • 冰肌玉骨:指女子肌肤如冰雪般洁白,骨骼如玉般坚美。
  • 常娥:嫦娥,月亮女神,常与月亮有关系。
  • 摩诃春晚:摩诃是“伟大”的意思,这里形容春晚的美好。
  • 心眼冷:心灵冷漠。
  • :指水流,形容水流的样子。
  • 紫绵香屑:指一种香气,紫色的绵软的香屑,形容温柔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曾植(1848-1925),字蕴华,号松轩,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诗人。他的作品常以清丽婉约著称,擅长抒情。

创作背景:这首《洞仙歌》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理想与自然美的情感,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淡淡忧伤。

诗歌鉴赏

《洞仙歌》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幻想的作品,展现了作者对理想女性形象的描绘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的“冰肌玉骨”即刻引人入胜,形象地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仿佛她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她的高洁与独特。接着,诗人将她与嫦娥对比,增加了神秘感;而“不与常娥共圆缺”则暗示了她的孤独与独立。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月华如水”、“花蕊楼台”等,展现出一种梦幻的境界,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空间在此刻扩展。诗中“心眼冷”一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美的理性思考,似乎在警示着美丽的外表背后可能隐藏的冷漠与无情。

最后的几句,诗人通过“乍长眉仙帔道人来”引入了仙人形象,象征着一种超脱与追求,表现了对自由与美的向往。而“琵琶难说”则回归现实,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传达出一种对美的崇拜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冰肌玉骨,自美人如月。”:开篇以美的形象打动人心,形容女子的外表与内在之美。
  • “不与常娥共圆缺。”:强调她的独特,不愿与嫦娥共享月光。
  • “尽摩诃春晚,玉帐魂归。”:描绘春晚的美景与女子的归来,隐喻时间的流逝。
  • “心眼冷,漦在龙亡荒忽。”:心灵的冷漠与对美好事物的失落感。
  • “月华如水浸,花蕊楼台。”:借用意象传达宁静与美好。
  • “朗朗金波照行屧。”:形容光辉洒落,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动。
  • “不醉复如何,岁岁年年。”:对美好生活的感慨与依恋。
  • “乍长眉仙帔道人来。”:引入仙人形象,象征超脱与理想。
  • “恁莺燕春秋,琵琶难说。”:对春秋的难以言表,暗示人生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肌玉骨”比喻女性的美。
  • 拟人:如“月华如水浸”,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中体现对称工整的修辞。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对美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思考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女性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冰肌玉骨:象征着绝美的容貌与高洁。
  • 月华:象征着宁静与美好。
  • 仙帔:象征着超脱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冰肌玉骨”指的是: A. 皮肤白皙 B. 性格温柔 C. 身体强健
  2. “不与常娥共圆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渴望分享 B. 表达孤独 C. 追求完美
  3. “琵琶难说”中的“难说”意味着: A. 难以表达的情感 B. 演奏难度大 C. 不喜欢音乐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沈曾植的《洞仙歌》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涉及对月亮的描写,但沈曾植更注重内心的情感与孤独,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豪放的饮酒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沈曾植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