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时间: 2025-01-06 11:16:10

阿环娇丽,正秾妆却扇。

半亸丛鬟贴金钿。

恍罗浮凤子、五色翩褼,双垂手,三叠霓裳拍遍。

有缘连榻坐,对话江南,吴语关心最清软。

一曲紫云回、赏杀娇喉,红氍上、明玑铺满。

更别有、风流系人思,听冷雨幽窗、恁般凄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阿环娇丽,正秾妆却扇。半亸丛鬟贴金钿。恍罗浮凤子五色翩褼,双垂手,三叠霓裳拍遍。有缘连榻坐,对话江南,吴语关心最清软。一曲紫云回赏杀娇喉,红氍上明玑铺满。更别有风流系人思,听冷雨幽窗恁般凄怨。

白话文翻译:

阿环美丽动人,正在浓妆艳抹,轻扇着扇子。她的头发半垂,发髻上贴着金钿。仿佛是那五色翩翩起舞的凤凰,双手垂下,三叠霓裳的乐曲在空中回荡。缘分让我们同坐一榻,轻声细语,江南的吴语温柔而亲切。一曲紫云飘荡,悦耳的声音打动了人心,红氍毯上明亮的星星铺满。更有那风流的情思,听着冷雨打在幽窗上,满是凄凉怨恨。

注释:

  • 阿环:指代一位美丽的女子,可能是特指某位名妓或女性形象。
  • 秾妆:浓妆艳抹,形容女子的妆容华丽。
  • 丛鬟:指发髻,鬟发的形状。
  • 罗浮凤子:比喻美丽的女子,可能暗指一种高雅的气质。
  • 霓裳:指华丽的衣裳,这里指代音乐和舞蹈。
  • 江南:指长江南岸一带,以其美丽的景色和文化著称。
  • 紫云:可能暗指一种优雅的氛围或特定的景象。
  • 明玑:指明亮的星星,象征美好和灿烂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芳灿是清代著名的词人,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和生活场景。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女性美的赞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洞仙歌》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体现了作者对女性的欣赏以及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洞仙歌》是一首描绘女性美和细腻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女子的娇美和风华。开头的“阿环娇丽,正秾妆却扇”便为整首诗设定了基调,画面感极强,既展示了女子的外在美,又隐喻了她内心的情感。而“恍罗浮凤子五色翩褼”则把女子的美与优雅比作凤凰,赋予了她一种神话般的色彩,增强了诗的意象美。

在对话的描写中,提到吴语的“关心最清软”,展现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了江南地区的温柔和细腻。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紫云回赏杀娇喉”的描写,突显了音乐的感染力,同时也暗示了情感的复杂和深邃。整首诗情感细腻,富有音乐感,展现了清代女子的风采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阿环娇丽,正秾妆却扇:描绘了阿环的美丽以及她正在扇扇子的情景,突出她的娇媚。
  2. 半亸丛鬟贴金钿:细致地描写了她的发髻,展现出豪华的装饰。
  3. 恍罗浮凤子五色翩褼:用“浮凤”比喻她的优雅,展现其舞姿之美。
  4. 双垂手,三叠霓裳拍遍:强调她的舞蹈姿态,音乐的美感在字里行间流淌。
  5. 有缘连榻坐,对话江南:表明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及地域文化的温柔。
  6. 吴语关心最清软:赞美吴语的柔和,增强亲密感。
  7. 一曲紫云回赏杀娇喉:音乐的美妙打动了人心,增强情感的共鸣。
  8. 红氍上明玑铺满:描绘了美丽的场景,象征着美好和希望。
  9. 更别有风流系人思:引入更深层的情感,暗示思念与恋恋不舍。
  10. 听冷雨幽窗恁般凄怨:雨声与窗外的冷清,增添了情感的凄凉,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比作凤凰,增加了诗歌的浪漫气息。
  • 对仗:诗中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意的韵律感。
  • 拟人:将音乐与情感结合,体现出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美丽女性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细腻感受,展现了清代社会的风尚和文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阿环:象征着美丽与温柔的女性形象。
  2. 紫云:代表优雅和诗意的氛围。
  3. 冷雨:象征着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4. 霓裳:代表着华丽与美好,寓意音乐的魅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阿环在诗中被描绘为: A. 丑陋的女子
    B. 娇丽的女子
    C. 年长的女子

  2. 诗中提到的“吴语”指的是: A. 一种音乐
    B. 一种方言
    C. 一种舞蹈

  3. “冷雨幽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 A. 快乐
    B. 凄凉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其他清代词人相比,如李清照的词更偏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洞仙歌》则更注重情景交融,反映了社会风俗与美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