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哉行》
时间: 2025-01-17 10:40: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嗟哉行》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张生服石为石奴,下潦上乾如渴乌。
一朝偾蹶须人扶,伏毒未动风出虚。
此生所得与昔殊,韩子作志还自屠。
自笑未竟人复吁,以身济欲未必愚。
欲久而速反所图,嗟哉伟然二大夫。
白话文翻译:
张生把自己当作石头的奴隶,生活在下雨的地方,像干渴的乌鸦一样。
一旦跌倒就需要人来扶持,潜藏的毒未发作,风却轻轻吹出空虚。
这一生所获得的与往日截然不同,韩子志向坚定却最终自我了断。
自我嘲笑还没完成,别人却又叹息,以身相济的愿望未必愚蠢。
想要长久却急于回归所图,唉,伟大的两位大夫啊。
注释:
- 张生:可能指代某个典型人物,象征沉沦于世俗的庸碌之人。
- 石奴:象征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屈服。
- 下潦上乾:意指生活在不幸与希望之间。
- 偾蹶:跌倒,失去平衡。
- 韩子:指韩非子,强调志向与自我约束。
- 济欲:帮助他人的愿望。
- 伟然二大夫:指代当时具有影响力的两位人物,可能是借代或隐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其作品常反映个人心路历程与社会现实,风格上融合了道家与儒家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动荡的时代,作者通过对个人命运的反思,批判当时社会的浮躁与无常,呼唤人们关注内心的真实追求。
诗歌鉴赏:
《嗟哉行》以张生的遭遇为引子,描绘了一个在逆境中挣扎的人物形象,诗中充满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通过“张生服石为石奴”和“下潦上乾如渴乌”描绘了人物的悲惨处境,暗示了人在社会中不得不屈从于环境的无奈。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偾蹶须人扶”展现了脆弱与孤独,感叹人生的脆弱与无助。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提出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引用“韩子作志还自屠”表达对自我牺牲的无奈,透出一丝悲凉。同时,通过“自笑未竟人复吁”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理想时的迷茫与彷徨。诗末的“欲久而速反所图,嗟哉伟然二大夫”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总结,呼唤理想的实现与现实的和谐。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张生服石为石奴:张生一心追求理想,结果却沦为石头般无情的奴隶。
- 下潦上乾如渴乌:生活在悲惨的环境中,内心渴望自由和希望。
- 一朝偾蹶须人扶:一旦遭遇挫折,就需要他人的帮助。
- 伏毒未动风出虚:内心的毒素潜藏未发作,外界的风吹动了空虚。
- 此生所得与昔殊:生命的获得与过去相比有了巨大的变化。
- 韩子作志还自屠:借韩非子的故事警示人们志向坚定但最终自我了断。
- 自笑未竟人复吁:自我嘲笑尚未成就,别人却对我发出叹息。
- 以身济欲未必愚:以身相助的愿望并非愚蠢之举。
- 欲久而速反所图:想长久却急于回归目标,表现出焦虑和不安。
- 嗟哉伟然二大夫:对两位伟人的感叹,反映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张生比作石头的奴隶,传达了对命运的无奈。
- 对仗:如“下潦上乾”,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引发读者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个人命运的反思及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体现出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奴:象征无奈与屈服。
- 渴乌:象征对理想的渴望。
- 毒: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 风:象征外部环境的影响。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的情感基调,展现了人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张生的身份象征什么?
a) 自由人
b) 石头的奴隶
c) 大夫 -
诗中提到的“韩子”是谁?
a) 一位诗人
b) 韩非子
c) 一位士人 -
“欲久而速反所图”是什么意思?
a) 想长久却急于实现目标
b) 想要放弃目标
c) 想要延续生命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社会的批判。
- 李白的《将进酒》:展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诗词对比:
- 陈师道 vs. 杜甫:两者都关注个人的命运与社会,但陈师道更聚焦于内心的挣扎,而杜甫则强调外在的困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与修辞》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