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君玉赴试》

时间: 2024-09-19 21:52:22

汝颍诸王后,风流独此人。

谈锋坚百战,笔力举千钧。

得士吾无愧,多闻子未贫。

平生三学士,相见定相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王君玉赴试
汝颍诸王后,风流独此人。
谈锋坚百战,笔力举千钧。
得士吾无愧,多闻子未贫。
平生三学士,相见定相亲。

白话文翻译:

送别王君玉参加考试
你是在颍川诸王之中,风采卓越的那一个。
谈吐如刀,能在百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笔力如锤,能举起千斤重物。
有志之士我不感到羞愧,
而你博学多闻却并不贫乏。
我一生交往过三位学士,
相见时定能亲如兄弟。

注释:

字词注释:

  • :你,指王君玉。
  • 颍川:古地名,今河南省颍川。
  • 风流:指风采、气质超群。
  • 谈锋:谈论的锋利与犀利。
  • 百战:形容经历多次考验或竞争。
  • 笔力:写作的力量。
  • 得士:获得士人(指有才华的人)的赞赏。
  • 多闻:知识渊博。
  • 三学士:指三位有名的学者或朋友。

典故解析:

  • 王君玉:王君玉可能是当时某位有名的士子,诗中以他为主角,表达对其的赞美和祝福。
  • 三学士:可能指作者与三位学者的友谊,体现出士人之间的相知相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宋代诗人,以诗词风格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时代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君玉赴京参加科举考试之际,表达了对他前程的祝愿和对其才华的赞美。科举考试是当时士人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

诗歌鉴赏:

《送王君玉赴试》是一首充满深情的送别诗,诗中不仅表达了对王君玉的赞美,更体现了作者对理想士人的期待与祝福。开头两句以“汝颍诸王后,风流独此人”直接点出王君玉的卓越,并用“风流”一词高度概括了其超凡的气质,显示出作者对其钦佩的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谈锋坚百战,笔力举千钧”则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王君玉出众的口才与文才。在古代,口才与文才对于士人来说至关重要,是他们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得士吾无愧,多闻子未贫”则表达了作者对王君玉学识与才能的认同,认为他的成就使自己感到荣幸而无愧。最后两句提到“平生三学士”,不仅加强了与王君玉的亲密关系,也强调了文人之间的相互扶持与深厚情谊。

整首诗的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展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汝颍诸王后,风流独此人。
    你在颍川的众多王子中,风采独具一格。
  2. 谈锋坚百战,笔力举千钧。
    你的口才如刀锋般锐利,能在无数竞争中胜出,写作的力量如千斤之重。
  3. 得士吾无愧,多闻子未贫。
    有才之士我不感到羞愧,而你博学多闻却从未贫乏。
  4. 平生三学士,相见定相亲。
    我一生交往过三位学者,与你相见定能情同手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口才比作“刀锋”,笔力比作“千钧”,形象生动。
  • 对仗:如“得士吾无愧,多闻子未贫”,表现出语言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赞美与祝福。表现了作者对王君玉的高度评价,以及对其未来前程的期待与美好祝愿。诗中体现了士人之间的友谊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流:象征才华与气质,代表着理想士人的风范。
  • 谈锋:代表口才和辩论能力,体现出士人的智慧。
  • 笔力:象征文学才能,代表着对知识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流”指的是什么? A) 风景
    B) 才华与气质
    C) 风俗

  2. “谈锋坚百战”中“坚”字的意思是? A) 坚硬
    B) 坚定
    C) 强烈

  3. “平生三学士”指的是? A) 三位朋友
    B) 三位学者
    C) 三次考试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王弘绪》 - 陶渊明
  • 《送友人》 - 李白

诗词对比: 陈师道的《送王君玉赴试》和李白的《送友人》均体现了友谊与祝福的主题,前者更强调对士人才能的赞美,后者则偏重于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