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田园杂兴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5:33: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田园杂兴二首 其二
作者: 王进之 〔宋代〕
东君私我此闲身,
脱却青衫野服更。
桑可以丝麻可绩,
麦宜续食韭宜羹。
分甘垄上耕云隐,
梦不湖边拾翠行。
物意岂知沧海变,
晓风依旧语流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田园生活的热爱与闲适。诗人感恩东风赐予他这闲适的身体,脱去青衣换上乡村的衣服。桑树可以用来养蚕,麻可以编织,而麦子则可以续饯,韭菜则适合入羹。田间与云朵相伴,分享丰收的甘甜,梦中在湖边拾取翠绿的景象。世事变迁,谁能知晓,然而清晨的风依旧轻声和鸣,像是那唱着流莺的声音。
注释
- 东君: 指春天的东风,象征春天的来临。
- 青衫: 青色的衣服,代表文人或士人的装束。
- 桑: 指桑树,常用于养蚕。
- 麻: 指麻布,常用于制作衣物。
- 麦: 指小麦,主要粮食作物。
- 韭: 一种蔬菜,常用于做汤。
- 甘垄: 土地上的甘甜,指丰收的喜悦。
- 云隐: 云雾缭绕,隐约可见。
- 拾翠行: 拾取翠色,意指在梦中游历美丽的自然景色。
- 沧海变: 意指世事沧桑变化。
- 晓风: 清晨的微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进之,宋代诗人,生活于较为安定的时期,作品多以田园生活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春季,诗人可能在农村生活,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因而写下此诗,表达对春日田园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诗歌鉴赏
《春日田园杂兴二首 其二》以悠然自得的态度描绘了春日田园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全诗的基调轻松,透露出一种隐逸的生活理想。
首联“东君私我此闲身”,诗人把春天的东风拟人化,表现出自己对闲适生活的感恩;接下来的“脱却青衫野服更”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卸下世俗的束缚,回归自然的决心。此时,诗人穿上乡村的衣服,象征着与自然的亲近,体现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在中间两联中,诗人描绘了春天里的农作物,桑、麻、麦与韭,展现了农村生活的丰饶与生机,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理想。在“分甘垄上耕云隐”中,诗人不仅仅是在描述耕作的场景,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联“物意岂知沧海变,晓风依旧语流莺”则传达出一种哲理:虽然世事变迁,但自然的美好依旧存在。清晨的微风依然在轻声诉说,流莺的歌声依旧动听,象征着生活的永恒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闲适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君私我此闲身:东风将我的闲适生活赐予我。
- 脱却青衫野服更:我脱去青衫,换上乡间的衣服。
- 桑可以丝麻可绩:桑树可以养蚕,麻可以编织。
- 麦宜续食韭宜羹:小麦可以续饯,韭菜可以入羹。
- 分甘垄上耕云隐:在田垄上共享甘甜,云朦胧中耕作。
- 梦不湖边拾翠行:梦中在湖边拾取翠绿。
- 物意岂知沧海变:万物怎能知晓沧海的变化。
- 晓风依旧语流莺:清晨的微风依旧与流莺对话。
修辞手法
- 拟人:将“东君”拟人化,赋予其感情。
- 对仗:如“桑可以丝麻可绩”与“麦宜续食韭宜羹”,对称工整。
- 比喻:用“晓风”与“流莺”象征自然的声音。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与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君: 象征春天,代表生命的复苏。
- 青衫: 代表文人的身份,与自然的隔离。
- 桑、麻、麦、韭: 代表丰富的农村生活,象征生机与希望。
- 云、梦、晓风、流莺: 自然意象,传递出诗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东君”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
- B. 秋天
- C. 冬天
- D. 夏天
-
填空题:诗人想表达对___生活的向往。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青衫”象征着诗人的闲适生活。
- 对
- 错
答案
- A
- 田园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山中留客》王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强调归隐的理想。
- 王维的《山中留客》则通过山水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进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