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马庄父游金陵》

时间: 2025-01-19 18:10:05

东华踏遍软红尘,却去秦淮钓月轮。

朱雀乌衣王谢宅,黄旗紫盖晋梁春。

江山拾得风光好,杖屦归来句子新。

祗恐参卿署军事,醲薰荐墨到槐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马庄父游金陵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东华踏遍软红尘,却去秦淮钓月轮。
朱雀乌衣王谢宅,黄旗紫盖晋梁春。
江山拾得风光好,杖屦归来句子新。
祗恐参卿署军事,醲薰荐墨到槐宸。

白话文翻译:

东华在柔软的红尘中游历遍及,却选择了在秦淮河边钓月亮。
朱雀桥和乌衣巷的王谢故居,黄旗紫盖的晋梁春日景象交相辉映。
江山的美景尽收眼底,手杖和鞋履归来时诗句依然新鲜。
只怕你在朝中担任军事职务,香醇的酒和墨香会送到你的府邸。

注释:

  • 东华:指代东部的华夏,象征着繁华的都市。
  • 软红尘:指的是繁华的尘世。
  • 秦淮:南京的母亲河,以其美丽的夜景和历史文化著称。
  • 朱雀乌衣:均为南京著名地名,具有历史文化底蕴。
  • 王谢:王羲之与谢安的后代,代表了文人雅士的居住地。
  • 黄旗紫盖:象征着王朝的辉煌和繁华的盛世。
  • 杖屦:手杖和鞋,意象悠闲归来的状态。
  • 参卿:指代朝中的官员。
  • 醲薰荐墨:比喻美酒和文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是南宋诗坛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生感悟,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送别友人马庄父游历金陵(今南京)之际,表现了对友人旅途的祝福和对金陵美景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金陵美景的热爱与怀念。开头的“东华踏遍软红尘”点明了诗人对繁华都市生活的感触,暗含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与反思。接着,诗人提及秦淮河的钓月,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仿佛在呼唤人们放下繁忙,去享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中的“朱雀乌衣王谢宅”既描绘了金陵的历史文化,又表达了对文人雅士的向往。紧接着的“黄旗紫盖晋梁春”则通过描绘盛世情景,似乎在恍惚中回忆起那个繁华的时代,令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与文化的积淀。

最后两句通过“杖屦归来句子新”和“祗恐参卿署军事”转入对友人的祝福与叮嘱,富含人情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关心与期待。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切祝福,体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华踏遍软红尘:诗人描绘了东华地区繁华的生活场景,暗示着世俗的喧嚣。
  2. 却去秦淮钓月轮:转而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选择在秦淮河边享受自然。
  3. 朱雀乌衣王谢宅:提到南京的历史名人住所,展示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4. 黄旗紫盖晋梁春:描绘春天的美好,象征着繁荣与生机。
  5. 江山拾得风光好:表达对自然风光的欣赏与赞美。
  6. 杖屦归来句子新:强调归来的愉悦与创作的灵感。
  7. 祗恐参卿署军事:对友人的关心,暗示着政治生活的烦恼。
  8. 醲薰荐墨到槐宸:寄寓对友人生活的美好祝愿。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朱雀乌衣”和“黄旗紫盖”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隐喻:如“钓月轮”隐喻追求宁静之心。
  • 排比:通过多重意象的叠加,强化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金陵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人世繁华的思考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东华:象征繁华与喧嚣。
  2. 秦淮:象征自然与宁静的生活。
  3. 朱雀、乌衣:象征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4. 黄旗、紫盖:象征繁荣与希望。
  5. 杖屦:象征归来与安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河流是?

    • A. 黄河
    • B. 秦淮
    • C. 长江
    • D. 淮河
  2. “朱雀乌衣王谢宅”所指的是什么地方?

    • A. 南京
    • B. 北京
    • C. 杭州
    • D. 苏州
  3. 诗人对友人的祝愿主要表现在哪一句中?

    • A. 江山拾得风光好
    • B. 祗恐参卿署军事
    • C. 杖屦归来句子新
    • D. 黄旗紫盖晋梁春

答案:

  1. B. 秦淮
  2. A. 南京
  3. C. 杖屦归来句子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风景的赞美,但杨万里的作品更具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抒发对友人的关切和对远行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