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七星杉 曾巩 〔宋代〕 古杉苍苍横斗文,其干十围阴蔽野。 应到夜深山月来,林色天光迷上下。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杉树苍翠,树纹如同横卧的北斗七星,树干粗壮到需要十人合抱,树荫遮蔽了原野。 应该等到夜深人静,山间的月亮升起,那时林中的色彩与天空的光线交织,让人分不清上下。
注释:
- 古杉:古老的杉树。
- 苍苍:形容树木苍翠茂盛。
- 斗文:指杉树的纹理像北斗七星的形状。
- 十围:形容树干非常粗大,需要十人合抱。
- 阴蔽野:树荫遮蔽了广阔的原野。
- 林色天光:指林中的色彩和天空的光线。
- 迷上下:指景色迷人,让人分不清天地的界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欧阳修并称“欧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注重写实,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古老杉树的雄伟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杉树的苍翠和树荫的广阔,以及夜晚山林的神秘美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棵古老杉树的壮丽景象。首句“古杉苍苍横斗文”,通过“苍苍”形容杉树的茂盛,而“横斗文”则巧妙地将杉树的纹理比作北斗七星,增添了神秘色彩。次句“其干十围阴蔽野”,用“十围”夸张地表现了树干的粗大,而“阴蔽野”则展现了树荫的广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后两句“应到夜深山月来,林色天光迷上下”,则通过想象,描绘了夜晚山林的神秘美感,林中的色彩与天空的光线交织,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悟和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苍苍”和“横斗文”描绘了杉树的茂盛和神秘。
- 次句用“十围”和“阴蔽野”夸张地表现了树干的粗大和树荫的广阔。
- 后两句通过想象,描绘了夜晚山林的神秘美感,林中的色彩与天空的光线交织,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
修辞手法:
- 比喻:“横斗文”将杉树的纹理比作北斗七星,增添了神秘色彩。
- 夸张:“十围”夸张地表现了树干的粗大。
- 想象:“应到夜深山月来,林色天光迷上下”通过想象,描绘了夜晚山林的神秘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古老杉树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悟和对神秘美感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古杉:象征着古老和神秘。
- 斗文:象征着天象和神秘。
- 十围:象征着力量和壮丽。
- 阴蔽野:象征着广阔和庇护。
- 夜深山月:象征着宁静和神秘。
- 林色天光:象征着梦幻和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横斗文”指的是什么? A. 杉树的纹理 B. 北斗七星 C. 树干形状 D. 树皮颜色
-
“其干十围”形容了什么? A. 树干很细 B. 树干很粗 C. 树干很长 D. 树干很短
-
诗中“林色天光迷上下”表达了什么? A. 林中色彩和天空光线交织 B. 林中色彩和天空光线分离 C. 林中色彩和天空光线清晰 D. 林中色彩和天空光线暗淡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居秋日的宁静与美丽。
- 杜甫《望岳》:表达对泰山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曾巩的《七星杉》都描绘了自然景物,但王维的诗更注重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曾巩的诗则更注重表现自然景物的壮丽与神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提供了丰富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案例,有助于提升诗歌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