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池》

时间: 2025-01-06 12:04:42

环环清泚旱犹深,炳炳芙蓉近可寻。

苍壁巧藏天影入,翠奁微带藓良侵。

能供水石三秋兴,不负江湖万里心。

照影独怜身老去,日添华发已盈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环环清泚旱犹深,炳炳芙蓉近可寻。 苍壁巧藏天影入,翠奁微带藓良侵。 能供水石三秋兴,不负江湖万里心。 照影独怜身老去,日添华发已盈簪。

白话文翻译:

清澈的池水环绕,尽管干旱依旧深重,明亮的荷花近在眼前可寻。 青苍的石壁巧妙地藏着天光,翠绿的镜匣微微带着苔藓的侵蚀。 能为水石带来三秋的兴致,不辜负江湖万里的心愿。 独自照影怜惜自己老去的身影,日渐增添的白发已满插簪中。

注释:

  • 环环清泚:形容池水清澈环绕。
  • 炳炳芙蓉:明亮的荷花。
  • 苍壁:青苍色的石壁。
  • 翠奁:翠绿色的镜匣,比喻池水。
  • 藓良侵:苔藓轻微地侵蚀。
  • 三秋兴:三秋时节的兴致。
  • 江湖万里心:指广阔的江湖心志。
  • 照影独怜:独自照镜子怜惜自己。
  • 华发:白发。
  • 盈簪:满插在簪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宋代三大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以散文见长。此诗描绘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晚年,面对自然景物时,感慨时光流逝、人生老去的情感抒发。通过对池水、荷花、石壁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静谧的自然场景,通过对池水、荷花、石壁等元素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诗中“环环清泚”与“炳炳芙蓉”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干旱的严峻,又突出了荷花的生机。后两句通过对石壁和池水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的静谧与深邃。结尾的“照影独怜身老去”则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老去的感慨,情感深沉,令人回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环环清泚旱犹深”:描绘池水清澈,尽管干旱依旧深重。
  2. “炳炳芙蓉近可寻”:明亮的荷花近在眼前可寻,形成鲜明对比。
  3. “苍壁巧藏天影入”:青苍的石壁巧妙地藏着天光,增添神秘感。
  4. “翠奁微带藓良侵”:翠绿的镜匣微微带着苔藓的侵蚀,表现自然的静谧。
  5. “能供水石三秋兴”:能为水石带来三秋的兴致,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6. “不负江湖万里心”:不辜负江湖万里的心愿,展现广阔的心志。
  7. “照影独怜身老去”:独自照镜子怜惜自己老去的身影,抒发无奈。
  8. “日添华发已盈簪”:日渐增添的白发已满插簪中,表现时光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翠奁”比喻池水,形象生动。
  • 拟人:如“苍壁巧藏天影入”赋予石壁以人的智慧。
  • 对仗:如“环环清泚”与“炳炳芙蓉”形成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命老去的感慨,情感深沉,令人回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环环清泚:清澈的池水。
  • 炳炳芙蓉:明亮的荷花。
  • 苍壁:青苍色的石壁。
  • 翠奁:翠绿色的镜匣。
  • 藓良侵:苔藓轻微地侵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环环清泚”形容的是什么? A. 荷花 B. 池水 C. 石壁 D. 苔藓
  2. “炳炳芙蓉”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荷花 B. 清澈的池水 C. 青苍的石壁 D. 翠绿的镜匣
  3. 诗中“照影独怜身老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C. 对生命老去的感慨 D. 对江湖的向往

答案: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曾巩《盆池》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但风格和情感表达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曾巩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