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金丹合潮候图)》
时间: 2025-01-04 08:45: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凿开混沌,见钱塘南控长江凝碧。今古词人图此景,谁解推原端的。岁去年来,日庚月申,因甚无差忒。如今说破,要知天地来历。道散有一强名,五行颠倒,互列乾坤历。坎水逆流朝丙户,随月盈亏消息。气到中秋,金能生水,倍涌千重雪。神仙妙用,与潮没个差别。赋此酹江月词,默合周天之数,故录潮候於右,以示同志。
白话文翻译:
打开混沌,看到钱塘江南岸的长江碧水。古今词人都描绘过这个景象,谁能了解其真正的起源呢?岁月匆匆,日子在不断更替,为什么总是没有差错呢?如今说破这些,想要了解天地的来历。道理散发出一个强大的名字,五行颠倒,互相交错,形成了宇宙的历法。坎水逆流向丙户,随着月亮的盈亏来变化。气到中秋,金能生成水,像千重雪花般涌现。神仙的妙用,与潮水没有区别。写下这首《酹江月》,默默合乎周天的规律,因此在右边记录潮候,以示我的同道之人。
注释:
- 凿开混沌:指开创宇宙,创造天地。
- 钱塘:指钱塘江,位于浙江省,是古代著名的江河之一。
- 推原端的:意为推测或了解事物的根本原因。
- 岁去年来:即时间的流逝,岁月轮回。
- 道散有一强名:指道理广泛而又深奥,有一个强大的名字。
- 坎水:指坎卦,即《周易》中的一种卦象,象征水。
- 盈亏消息:指月亮的变化及其对自然现象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自然,字君美,号鹤洲,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酹江月》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多感叹时局和自身处境。林自然以自然景象作为寄托,表达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酹江月》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更是哲理与思考的结合。诗中通过对钱塘江和长江的描绘,引出古今词人的情感共鸣,显示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与内心感受;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哲学思考,探讨天地的起源和五行的关系,显示出诗人对道理的深入理解。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层次分明,既有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又有对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宇宙、自然、人类的独特理解。同时,诗中提到的“神仙妙用”与“潮水”相提并论,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凿开混沌,见钱塘南控长江凝碧:开天辟地,看到钱塘江的碧水,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的敬仰。
- 今古词人图此景,谁解推原端的:古今词人都在描绘这个意象,但能理解其根源的人却不多。
- 岁去年来,日庚月申,因甚无差忒:岁月变迁,日月交替,仿佛一切都没有差错。
- 如今说破,要知天地来历:要揭示真相,了解天地的起源。
- 道散有一强名,五行颠倒:道理广泛,五行相互转化,象征宇宙的法则。
- 坎水逆流朝丙户,随月盈亏消息:水的流动与月亮的变化相互影响。
- 气到中秋,金能生水,倍涌千重雪:中秋时节,金属元素生水,象征丰盈与美好。
- 神仙妙用,与潮没个差别:神秘的力量与潮水的变化没有区别。
- 赋此酹江月词,默合周天之数:写下这首词,暗合宇宙的规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哲理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深度。
- 对仗:如“金能生水,倍涌千重雪”,形成了和谐的诗句。
- 排比:通过层层推进,展现了诗人思维的广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宇宙的规律与人生哲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热爱和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江:象征浩瀚与宽广。
- 月亮:象征变化与轮回。
- 雪:象征纯洁与丰富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混沌”是指什么?
- A. 迷雾
- B. 原始状态
- C. 自然灾害
- D. 复杂事务
-
诗人提到的“坎水”象征什么?
- A. 火
- B. 水
- C. 风
- D. 土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江城子》苏轼
诗词对比: 林自然的《酹江月》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在意象上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深刻的哲理思考,但林自然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苏轼则更多展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