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时间: 2025-01-04 08:11:32

倦思转无梦,未息又生心。

人定警微响,灯昏浮半阴。

夜色度疏幌,凉风传密林。

散发出高阁,横琴怀古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倦思转无梦,未息又生心。
人定警微响,灯昏浮半阴。
夜色度疏幌,凉风传密林。
散发出高阁,横琴怀古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独自坐着时的心境。思绪疲倦,却无法入眠,心中又不断生出新的想法。外面微弱的声音让人警觉,昏暗的灯光映照出半阴的景象。夜色透过稀疏的帷幔,凉风从密林中送来。诗人散发披肩,坐在高阁之上,手中轻抚古琴,传出悠远的怀古之音。

注释:

  • 倦思:疲倦的思绪。
  • 转无梦:思绪翻转却没有梦境。
  • 人定:人们安静下来。
  • 警微响:微小的声响让人警觉。
  • 灯昏:灯光昏暗。
  • 散发:披散的头发。
  • 高阁:高处的楼阁。
  • 横琴:弹琴;在这里指弹奏古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中,清代诗人,字士宾,号逸舟。生于1726年,卒年不详。他的诗作多以清新流畅、意境悠远著称。汪中在诗歌创作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情感。

创作背景:

《夜坐》是汪中在某个宁静的夜晚创作的,反映了他对孤独和内心世界的思考。在晚上的静谧中,诗人感受到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激发了他对历史和古琴的怀念。

诗歌鉴赏:

《夜坐》以其清新典雅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营造出一个静谧而深思的夜晚画面。诗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夜晚的孤独和内心的烦恼,既有对外界自然的感知,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探索。开篇的“倦思转无梦,未息又生心”道出了夜晚思绪纷飞的状态,诗人虽感到疲倦,但心中却依然充满了想法和思绪的涌动。接着,诗人以“人定警微响”描绘出夜晚的寂静中微小声响的突兀感,生动地反映出人的警觉与不安。后半部分的“夜色度疏幌,凉风传密林”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渲染了夜晚的清凉与宁静。最后一句“散发出高阁,横琴怀古音”,则让人仿佛看到诗人在高阁上轻抚古琴,流淌出悠远而富有历史感的音律,令人感受到一种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孤独与宁静的交织,既有对当下的思考,也有对过去的怀念,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倦思转无梦:思绪疲倦,但转动着却没有梦境,暗示了心中不安。
  2. 未息又生心:虽然没有入眠,但新的想法又不断涌现。
  3. 人定警微响:夜晚安静下来,微小的声音引起警觉。
  4. 灯昏浮半阴:昏暗的灯光照亮了半边的阴影,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5. 夜色度疏幌:夜色透过稀疏的帷幔,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6. 凉风传密林:凉风从密林中吹来,增添了夜晚的清凉。
  7. 散发出高阁:诗人披散头发,坐在高阁之上,显得悠然自得。
  8. 横琴怀古音:轻抚古琴,音调悠远,流露出对历史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倦思”比喻心情的疲惫。
  • 拟人:将“微响”赋予警觉的人性化特征。
  • 对仗:如“夜色度疏幌,凉风传密林”,前后对称,增强了音韵的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的孤独思考和对历史的怀念,展现了在安静环境中内心的复杂情感,体现了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探寻和对历史文化的追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与思考的时刻。
  • :暗示希望与孤独的对比。
  • 凉风:代表自然的清新与内心的宁静。
  • 古琴: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倦思转无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疲惫与无奈
    c) 兴奋

  2. “人定警微响”中的“警”字表示什么? a) 感觉
    b) 警觉
    c) 安静

  3. 诗人散发的形象象征了什么? a) 自由
    b) 传统
    c) 忧伤

答案:

  1. b) 疲惫与无奈
  2. b) 警觉
  3. a) 自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鹿柴》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夜坐》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现了在夜晚的思考与怀念,但李白更倾向于对乡愁的描写,而汪中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对历史的追忆。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较为直接,后者则更为含蓄和深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汪中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