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舟中作》

时间: 2025-01-04 07:45:34

野岸纵横路,山楼断续更。

夜寒江月堕,梦醒草虫鸣。

水宿疲来往,愁心问死生。

客途衣未授,珍重倚门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夜舟中作
作者: 汪中 〔清代〕

野岸纵横路,山楼断续更。
夜寒江月堕,梦醒草虫鸣。
水宿疲来往,愁心问死生。
客途衣未授,珍重倚门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夜的船上,面对着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情景。诗人看到纵横交错的野岸与山楼,感受到夜晚的寒意,江面上明月如坠,梦中惊醒,听到草虫的鸣叫。舟行水上,身心疲惫,心中充满忧愁,思考着生死的问题。作为旅客,没有衣物可以换,独自倚门,珍惜与亲人的情感。

注释:

字词注释:

  1. 纵横:形容道路交错复杂。
  2. 山楼:指山上的楼阁,象征高远。
  3. :落下,形容月亮的下降。
  4. 草虫鸣:指草丛中的虫鸣声,表达夜晚的寂静与生机。
  5. 水宿:在水上居住或旅行,形容水上漂泊的生活。
  6. 愁心:忧愁的心情,表达内心的苦闷。
  7. 衣未授:衣物尚未更换,形容旅途的艰辛。
  8. 珍重:珍惜,重视,强调情感的珍贵。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观察与内心情感的抒发,体现了他们在旅途中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中(约1630-1700),字季升,号青松,浙江人。清代诗人,擅长诗歌和散文,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小景。

创作背景:

《秋夜舟中作》写于汪中旅途中的一个秋夜,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描绘的情景和心情可能是汪中在旅途中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秋夜舟中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开头两句描绘了野岸与山楼的景象,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宁静的背景,暗示着诗人身处的环境既美丽又令人感到孤独。接着,夜色的寒意与江月的坠落,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梦境的破裂与虫鸣声交织,代表着梦与现实的冲突,暗示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不安。

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困惑与思考,水宿的疲惫,愁心的压迫,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死的深刻思索。在旅途中,衣物未更换的状态象征着他对生活的无奈,而“珍重倚门情”则是对亲情的珍视,展现了他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深刻反映了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考,是一篇充满哲理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野岸纵横路,山楼断续更。

    • 描述了野外的复杂道路和时隐时现的山楼,营造出一种空间的层次感和自然的广袤。
  2. 夜寒江月堕,梦醒草虫鸣。

    • 夜晚的寒冷感与明月的降落形成对比,梦醒时的虫鸣声让人感受到宁静中的不安。
  3. 水宿疲来往,愁心问死生。

    • 表达舟行水上带来的疲惫,内心的愁苦让人不禁思考生与死的意义。
  4. 客途衣未授,珍重倚门情。

    • 作为旅客,衣物未更换,表现出旅途的艰辛,最后一句强调了对亲情的重视,体现出人际关系的温暖。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野岸纵横路,山楼断续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借景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情感,体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索了旅途中的孤独、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亲情的珍视。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情感的渴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野岸:象征自然的广阔与未知,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
  2. 山楼:代表高远与理想,反映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3. 江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给人以凄凉之感。
  4. 草虫:代表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生机,暗示即使孤独依然有生命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水宿”指的是什么?

    • A. 在水上居住或旅行
    • B. 在水边打渔
    • C. 在水底栖息
    • D. 在水中游泳
  2. “珍重倚门情”中“珍重”是指什么?

    • A. 珍惜
    • B. 观察
    • C. 忘记
    • D. 期待

答案:

  1. A. 在水上居住或旅行
  2. A. 珍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描写夜晚的孤独与对往事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 汪中《秋夜舟中作》与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的对比
    • 两首诗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和内心的孤独,但汪中的诗更多地关注于旅途的疲惫与生死思考,而李白则侧重于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两者虽有相似之处,情感表达却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