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雨·芭蕉得雨便欣然》

时间: 2025-01-04 06:55:23

芭蕉得雨便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

细声巧学蝇触纸,大声锵若山落泉。

三点五点俱可听,万籁不生秋夕静。

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风收却雨即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芭蕉得雨便欣然,
终夜作声清更妍。
细声巧学蝇触纸,
大声锵若山落泉。
三点五点俱可听,
万籁不生秋夕静。
芭蕉自喜人自愁,
不如西风收却雨即休。

白话文翻译

当芭蕉得到了雨水,便欢欣鼓舞,
整夜发出清脆的声音更加动人。
那细声似是巧妙模仿苍蝇触碰纸张,
而那大声则如山间的泉水奔涌而下。
三点五点的声响都能听见,
在这个秋夜,万籁俱寂,格外宁静。
芭蕉自得其乐,而我却心生忧愁,
不如让西风将雨水收回,带走这烦恼。

注释

  • 欣然:高兴、乐意的样子。
  • 终夜:整夜。
  • 巧学:巧妙地模仿。
  • :形容声音响亮。
  • 万籁:万物的声音,指环境的声音。
  • 秋夕:秋天的夜晚。
  • 自喜:自己感到快乐。
  • 西风:指秋风。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西风”常常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代表了季节的变迁与自然的无常。诗人通过对比芭蕉的欢愉与自己的愁苦,表达了人对自然景象的不同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生于公元1127年,卒于1206年。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而闻名。杨万里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及乡村生活,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芭蕉雨》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诗人置身于自然之中,耳闻雨声,感受到芭蕉在雨中欢愉的景象,而自己却因心中忧愁而感到孤寂。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自然中所获得的愉悦与内心的矛盾冲突。

诗歌鉴赏

《芭蕉雨》是一首以芭蕉为主题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芭蕉在雨中生动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机。诗的开头,作者以“芭蕉得雨便欣然”描绘了雨水给芭蕉带来的喜悦,这种欢愉的情感通过“终夜作声清更妍”得以延续,构建了一个清新、宁静的夜晚。接着,诗人将细声和大声的对比巧妙地运用在诗中,细声如蝇触纸,轻巧而灵动;而大声则如泉水落山,气势磅礴,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雨水的多样性。

在“万籁不生秋夕静”中,诗人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秋夜,周围没有其他声音,显得格外宁静。这种宁静与芭蕉的欢愉形成了对比,诗人感受到的孤独与忧愁在此刻显现出来,形成了情感的张力。

最后一句“不如西风收却雨即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内心感受的深刻思考。尽管芭蕉在雨中欢快,但诗人却希望雨水能够停止,以减轻内心的愁苦。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欢愉与忧愁之间产生了共鸣,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芭蕉得雨便欣然:芭蕉得到雨水后,便非常高兴,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
  2. 终夜作声清更妍:整夜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愈加动人,描绘出雨夜的美丽。
  3. 细声巧学蝇触纸:细微的声音巧妙地模仿苍蝇触碰纸张,生动形象。
  4. 大声锵若山落泉:大的声音犹如山中泉水奔涌而下,气势磅礴。
  5. 三点五点俱可听:细小的雨声在夜里都能听见,增强了雨夜的氛围感。
  6. 万籁不生秋夕静:在这个秋天的夜晚,周围没有其他声音,显得格外宁静。
  7. 芭蕉自喜人自愁:芭蕉因雨而欢愉,而我却因心中忧愁,形成鲜明对比。
  8. 不如西风收却雨即休:不如让西风把雨水收回,带走我的烦恼。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芭蕉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对比:通过芭蕉的欢愉与人类的忧愁形成对比,加深主题。
  • 比喻:用“锵若山落泉”生动形象地描绘雨声的洪亮。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芭蕉得雨的欢愉与人心中的愁苦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情感的复杂关系。芭蕉在雨中欢快的形象象征着自然的生机,而诗人的忧愁则反映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强调了人类情感在自然面前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分析

  • 芭蕉: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欢愉。
  • 雨水:代表滋润与生命的源泉。
  • 秋夕: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芭蕉得雨便欣然”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高兴
    • C. 愤怒
  2. 诗人通过“万籁不生秋夕静”来表现什么?

    • A. 热闹
    • B. 宁静
    • C. 混乱
  3. 诗中提到的“西风”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但李白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孤独与饮酒的乐趣,而杨万里则通过芭蕉的欢愉反衬出个人的忧愁,展现了自然界与人类情感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杨万里的诗作与生平简介。
  • 《古诗鉴赏辞典》:对古诗词的详细解析与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