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看人迹蝶来轻,踏得林间路作坑。
古路今人行不得,一时移上上头行。
白话文翻译:
你看那人走过的痕迹,像是轻巧的蝴蝶翩翩而至,
在林间走过的路已经被踩得凹陷成坑。
这条古老的道路如今人们已经无法再走,
只能把它移到高处去行走。
注释:
- 君看:你看。
- 人迹:人走过的痕迹。
- 蝶来轻:形容人走路的轻盈,像蝴蝶一样。
- 踏得:踩得。
- 林间:树林中。
- 路作坑:路被踩得凹下去。
- 古路今人行不得:古老的路如今人们已无法走。
- 一时移上上头行:只能把它移到高处去行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因其擅长写景抒情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喜用平易的语言表现复杂的情感,强调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创作背景: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是杨万里在游历过程中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世变迁的感慨。这首诗特别强调了古道的沧桑与人们生活的变化,反映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人们行走过的痕迹和古老道路的变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思考。开头的“君看”直接与读者对话,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诗的亲切感。接下来的“人迹蝶来轻”则通过比喻,生动地展现了人走路的轻盈感,仿佛在描绘一种和谐美好的状态。然而,随后的“踏得林间路作坑”则暗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路被踩得凹陷,带有一种无奈与伤感。
“古路今人行不得”不仅是对现实的描述,也传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古老的道路因人类的活动而不再适宜行走,象征着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变化。最后一句“一时移上上头行”则表达了一种无奈与对未来的思考,古老的路虽不能再走,但我们只能寻求新的路径,反映出一种适应与变迁的智慧。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反思,展现了杨万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和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看人迹蝶来轻:引导读者观察,暗指人走路的轻盈与自然的和谐。
- 踏得林间路作坑:揭示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路被踩得凹陷,生动形象。
- 古路今人行不得:感叹昔日的道路如今已无法再用,反映时间的流逝。
- 一时移上上头行:表达了无奈与对未来的适应,尽管古路不再,但我们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走路的轻盈比作蝴蝶,突显自然之美。
- 对比:古路与今人的对比,表达时光的无情与变化。
- 拟人:赋予道路以生命,表现出古路的沧桑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道的描绘,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入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人迹:象征人类活动的痕迹,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 蝶:象征轻盈与美好,代表自然的和谐。
- 古路:象征历史与时间的流逝,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人迹蝶来轻”中的“蝶”意指什么?
- A. 蝴蝶
- B. 轻盈
- C. 路
- D. 人
-
“古路今人行不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怀念过去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人类活动的否定
-
诗中提到的“林间路作坑”反映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人类对自然的影响
- C. 古代的交通
- D. 诗人的旅行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静夜思》 李白
- 《游山西村》 陶渊明
诗词对比:
《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与本诗的“古路今人行不得”均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登高》更强调自然景观的壮阔,而《发孔镇晨炊》则侧重于人与自然的细腻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