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朋元不赴湖上观雪之集,明日余召试玉堂,见
文场宁复鬓霜宜,白玉堂前雪霁时。
不惜狂言枨忌讳,秃毫冰砚竟无奇。
白话文翻译:
朋元没有来赴湖上观雪的聚会,明天我被召去试玉堂,见到你。
文人们的场合宁静,鬓边的白霜更显得合宜,白玉堂前刚刚放晴的雪景。
不在乎那些狂妄的言辞和忌讳,秃笔冰冷的砚台上也没有什么奇特之处。
注释:
- 朋元:指朋友元,可能是个别名或代称。
- 湖上观雪之集:指在湖上举行的观雪活动。
- 试玉堂:可能指的是一个文人的集会或考试。
- 文场:指文人聚集的场合。
- 霜宜:形容白发(鬓霜)显得合适、可敬。
- 雪霁时:雪后放晴的时刻。
- 狂言枨忌讳:指不顾忌的狂妄言辞。
- 秃毫冰砚:意指没有毛笔的砚台,形容文人创作的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璧,号澹庵,苏州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时。作者通过对朋友未能赴会的惋惜,以及即将到来的试玉堂的紧张心情,表达了诗人对文人聚会的渴望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朋友未能赴约的惋惜,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文人生活的理解与感慨。诗中提到“白玉堂前雪霁时”,描绘了雪后初晴的清新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这里的“文场宁复鬓霜宜”则透出一丝哲理,白发的生长虽是时间的流逝,却也象征着阅历的积累,年长的文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更显得沉稳和睿智。最后两句“不惜狂言枨忌讳,秃毫冰砚竟无奇”则流露出诗人对文人创作的自省,表达了对文人追求的思考,尽管面对困境,仍然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朋元不赴湖上观雪之集,明日余召试玉堂,见
友人没有来参加在湖上的观雪聚会,明天我被召去参加试玉堂的考试,见到你。 -
文场宁复鬓霜宜,白玉堂前雪霁时。
文人的聚会宁静而文雅,白发的样子更显得合适,白玉堂前的雪后晴朗的时光显得格外美丽。 -
不惜狂言枨忌讳,秃毫冰砚竟无奇。
不在乎那些夸大的言辞和禁忌,光秃秃的毛笔和冰冷的砚台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鬓霜”与文人生活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年长的智慧。
- 对仗:如“狂言”与“忌讳”、“秃毫”与“冰砚”,对比鲜明,增强了诗的韵律和节奏。
主题思想: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缺席的惋惜和对文人生活的思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文人身份和创作的自省,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和宁静,代表自然的美好。
- 白玉堂:象征文人的理想和追求,代表文化的殿堂。
- 鬓霜: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智慧的积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朋元没有来参加哪个活动? A. 湖上观雪
B. 湖边钓鱼
C. 山上游玩
D. 酒馆聚会 -
诗中提到的“白玉堂”代表什么? A. 自然景观
B. 文人聚集的地方
C. 诗人的家
D. 学校 -
诗人对文人生活的态度是? A. 痛苦
B. 忧伤
C. 自省
D. 无所谓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但更具豪放与激情。
- 杜甫《春夜喜雨》: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风格更为沉郁与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范成大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