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海棠 闻雁》
时间: 2025-01-19 16:50: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上海棠 闻雁
作者: 曹慎仪 〔清代〕
曲屏香烬烟丝绝。
听悲凉雁去声呜咽。
病里诗魂,更春归落花时节。
江南远遥望云波万叠。
唤回乡梦关情切。
叹飘零也似人离别。
漫说传书,又还愁一行吹灭。
空凄断,残影虚窗冷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情境,诗人坐在窗前,香烛的烟已经散去,听到悲凉的雁鸣声。身处病中,诗人的心境如同春天的落花一样凄凉。遥望江南的云波,仿佛在呼唤自己思乡的梦,情感愈发深切。诗人感叹生命的飘零,像人们的离别一样无奈。即使寄书往家,依然感到只有一行字被风吹灭,空旷而凄凉,窗外的月光冷冷地映在残影之上。
注释:
- 曲屏:弯曲的屏风,常用作隔断空间。
- 香烬:香的余烬,指香火已尽。
- 悲凉:悲伤而凄凉的情感。
- 诗魂:指诗人的灵感和情感。
- 江南:中国南方的一个水乡,常代表美丽的景色。
- 乡梦:对故乡的梦境与思念。
- 飘零:形容花瓣或树叶随风飘落,隐喻人生的无常。
- 传书:寄信,传递信息。
- 冷月:指夜晚的月光,形容凄清的氛围。
典故解析:
- “雁去声呜咽”:高飞的雁群在秋天离去,通常象征着离别与思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 “春归落花时节”:春天的落花,暗示时光的流逝与美好的消逝,隐喻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慎仪,清代诗人,生于江南,自幼才思敏捷,擅长写诗,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情,情感细腻而深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在病中时,结合秋冬季节的萧条,表现了深刻的思乡之情和对生命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歌鉴赏:
《月上海棠 闻雁》是一首充满凄凉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将孤独与思乡融为一体。开篇的“曲屏香烬烟丝绝”便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显凄凉的氛围,香火的熄灭象征着生活的冷清与孤独。在听到“悲凉雁去声呜咽”时,诗人联想到自己在病中的孤寂,仿佛感受到那种失落与无奈。诗中对江南的描写,不仅是对故土的眷恋,更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用“唤回乡梦关情切”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乡愁如影随形。通过“叹飘零也似人离别”这一句,诗人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出人生的无常。结尾的“空凄断,残影虚窗冷月”则留下了无限的惆怅,仿佛暗示着对未来的渺茫与孤独。
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十分成功,既有自然的景物,又有深邃的人生哲理,情感真实而细腻,让人感受到一种普遍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曲屏香烬烟丝绝:描绘了一个孤静的环境,暗示生活的冷清。
- 听悲凉雁去声呜咽:通过雁声传达出思乡与离别的情感。
- 病里诗魂,更春归落花时节:在病中,诗人感到的无力与凄凉,春天的落花更显得悲伤。
- 江南远遥望云波万叠:遥望江南的美景,寄托着对故乡的思念。
- 唤回乡梦关情切:强烈的思乡情感,梦中回归故乡的渴望。
- 叹飘零也似人离别:借用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生的离别。
- 漫说传书,又还愁一行吹灭:即使写信也无法传达内心的愁苦。
- 空凄断,残影虚窗冷月:结尾的孤独感加深了整首诗的情绪,月光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飘零”比喻人世间的无常。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增加感染力。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思乡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表达了个人在病痛与离别中的无奈与愁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烬:象征生活的短暂与脆弱。
- 雁声:象征离别与思乡。
- 落花: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消逝。
- 江南:代表对美好故乡的向往与怀念。
- 冷月:反映孤独与凄凉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曲屏”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屏风
- C. 一种花卉
- D. 一种饮品
-
诗人对江南的情感是:
- A. 怀念
- B. 失望
- C. 恨意
- D. 不在乎
-
“漫说传书”的意思是:
- A. 寄信不成
- B. 信件内容丰富
- C. 传递快乐
- D. 不愿意写信
答案
- B. 一种屏风
- A. 怀念
- A. 寄信不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秋夕》 杜牧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思乡情感,但更着重于夜晚的静谧与思念的深沉。
- 《秋夕》:也表现离别与孤独,但通过不同的意象与情感深度展现出不同的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