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海棠 戊戌闰月,拔兄春闱报罢,复为西湖之游,作以寄意》
时间: 2024-12-31 23:18: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上海棠
戊戌闰月,拔兄春闱报罢,复为西湖之游,作以寄意
征衣浣尽长安土。到西湖试向旧鸥语。
再挂云帆,甚津亭绿涨来路。
无人地恨笔谁题瘦句。
携歌行乐休频阻。
半阴晴减了看花侣。
已是飘零,况湖山怨春良苦。
还乡梦肯信南园乱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到西湖游玩后的感慨。诗人在长安洗净了征途的尘土,来到西湖重温旧时的情景,仿佛又听到了昔日的鸥鸟鸣叫。他再次扬起帆船,看到河岸边的绿水波涛汹涌而来。此时四周无人,诗人却感到遗憾,谁来为我写下这几句瘦弱的诗句呢?携歌行乐却又不想频频受到阻碍,半明半暗的天气让赏花的伴侣也减少了。如今已是花瓣飘零,湖山之间更是令人怨恨春天的无情。归乡的梦能否相信南园那纷纷扰扰的柳絮呢?
注释
- 征衣:征战的衣服,指诗人经历的旅途。
- 浣尽:洗净,洗去。
- 旧鸥语:旧时鸥鸟的鸣叫声,象征着往日的回忆。
- 云帆:指船帆,象征远行。
- 津亭:水边的亭子。
- 瘦句:形容诗句的单薄、稀少。
- 半阴晴:天气不明朗,形容心情的复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慎溶(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诗,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怀,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戊戌年间创作,正值诗人报考春闱后,前往西湖游玩,表达了对旧时光的怀念和对春天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李慎溶的《月上海棠》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并借此抒发个人情感。诗的开头,诗人通过“征衣浣尽长安土”来表达疲惫的旅途已经结束,带着一颗归心似箭的心,前往西湖。西湖的景致在诗人眼中如梦似幻,仿佛与往日的回忆交织在一起。诗中的“再挂云帆,甚津亭绿涨来路”,描绘了西湖的水波与诗人内心的激荡,波涛汹涌的水面映衬着他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而“无人地恨笔谁题瘦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面对美景却无从表达,令人心生惆怅。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已是飘零”将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无情结合在一起,展现出对春日良苦的怨恨。同时,结尾的“还乡梦肯信南园乱絮”,则暗示了归乡的希望与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而又细腻,展现出李慎溶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回忆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征衣浣尽长安土:旅途归来,洗净了长安的尘土,象征着归来的喜悦与疲惫。
- 到西湖试向旧鸥语:来到西湖,试图聆听往日鸥鸟的鸣叫,展现对往昔的追忆。
- 再挂云帆,甚津亭绿涨来路:再次扬起帆船,看到绿水如潮,表达对旅途的期待。
- 无人地恨笔谁题瘦句:感到孤独,遗憾无人能为自己写下诗句,表达内心的无奈。
- 携歌行乐休频阻:希望在行乐中不被打扰,传达出对自由的渴望。
- 半阴晴减了看花侣:天气阴晴不定,减少了赏花的伴侣,暗示心情的复杂。
- 已是飘零,况湖山怨春良苦:春天的花瓣已经飘零,湖山之间更是对春天的怨恨。
- 还乡梦肯信南园乱絮:对归乡梦的质疑,表现出对现实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水比喻为波涛,增强了水的动态感。
- 拟人:将春天描绘成有情感的存在,表达对春天的怨恨。
- 对仗:如“半阴晴”与“看花侣”,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春天无情的怨恨,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自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征衣:象征旅途与离别。
- 旧鸥:象征过往的记忆。
- 云帆:象征希望与自由。
- 瘦句:象征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南园乱絮:象征归乡梦的迷茫与现实的困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的“征衣”指的是什么?
- A. 旅行的衣服
- B. 战斗的衣服
- C. 日常的衣服
-
诗中“无人地恨笔谁题瘦句”表达了诗人的哪种情感?
- A. 高兴
- B. 孤独与无奈
- C. 愤怒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B. 对春天的怨恨与对往昔的怀念
- C. 对旅行的热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慎溶的《月上海棠》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进行对比。两者均描绘了西湖的景色,但李慎溶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而苏轼则展示了一种洒脱与乐观的态度,通过对景色的描绘来抒发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李慎溶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