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海棠 哭采湘》

时间: 2025-01-19 16:52:09

情天有缺愁难补。

叹红墙碧海、茫无路。

画阁重来,冷清清、倩魂何处。

君休矣、零落妆台词句。

彩鸾不合人间住。

猛罡风吹向、瑶京去。

幻梦如泡,悟昙花、尘寰小度。

凄凉境、紫玉香烟□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上海棠 哭采湘
作者: 赵我佩 〔清代〕

情天有缺愁难补。
叹红墙碧海茫无路。
画阁重来,冷清清倩魂何处。
君休矣零落妆台词句。
彩鸾不合人间住。
猛罡风吹向瑶京去。
幻梦如泡,悟昙花尘寰小度。
凄凉境紫玉香烟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失去爱人后的无尽愁苦和孤独。情感的天空有缺憾,难以弥补,让人感叹红色的墙壁和蓝色的海洋都是无路可走。画阁重回,却依旧冷清,倩影不知何处。你已不在,妆台上零落的词句显得格外凄凉。彩鸾鸟不再在人间栖息,狂风将它吹向瑶京。幻梦如泡,领悟到昙花一现的短暂,尘世间的事物终究是渺小而易逝。凄凉的境地,紫玉如烟,夕阳西下。

注释

  • 情天:指感情的天空,象征感情的世界。
  • 红墙碧海:形容环境的美好与内心的绝望形成对比。
  • 画阁:装饰华丽的阁楼,象征曾经的美好。
  • 倩魂:美丽的灵魂,指往日的爱人。
  • 彩鸾:传说中的美丽鸟,象征着爱情。
  • 猛罡风:指强烈的风,象征着突如其来的变故。
  • 幻梦如泡:梦境如泡沫般脆弱,表示人生的无常。
  • 紫玉香烟:象征着美好却又易逝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我佩,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以爱情和离别为主题,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失去爱情的深切感受。在那个时代,离别往往伴随着家国的动荡,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交织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复杂。

诗歌鉴赏

《月上海棠 哭采湘》是一首充满哀愁的古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失去爱情后的深切悲痛。全诗以“情天有缺愁难补”开篇,直接点出情感的缺失,令人感到一种无奈和绝望。接着通过“叹红墙碧海茫无路”的描写,展现了美好的环境与内心孤寂的矛盾,形成强烈的对比。诗中“画阁重来,冷清清倩魂何处”一联,表现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倩魂的消失让人倍感惆怅。之后,“君休矣零落妆台词句”则是对失去伴侣的感慨,妆台上残留的词句象征着爱情的破碎和往事的无情。最后,诗人通过“幻梦如泡,悟昙花尘寰小度”,传达了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深刻体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感受到诗人心灵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情天有缺愁难补:形容感情的天空中有缺憾,忧愁难以弥补。
    • 叹红墙碧海茫无路:感叹美丽的环境中却无处可去,象征失落的爱情。
    • 画阁重来,冷清清倩魂何处:再次回到曾经的美好,却是冷清的孤独。
    • 君休矣零落妆台词句:失去的爱人使妆台上留下了零散的词句,象征着感情的逝去。
    • 彩鸾不合人间住:美丽的彩鸾不再人间栖息,暗示爱情的失落。
    • 猛罡风吹向瑶京去:狂风把彩鸾吹向了瑶京,象征着爱情的远去。
    • 幻梦如泡,悟昙花尘寰小度:梦境如泡沫般脆弱,意识到人生的无常。
    • 凄凉境紫玉香烟暮:在凄凉的境地,紫玉的香烟在黄昏中消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情天”,形象生动。
    • 对仗:如“红墙碧海”,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拟人:将彩鸾拟人化,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失去爱情的深切感受,表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传达出一种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与感伤。

意象分析

  • 情天:情感的天空,象征着心灵的情感世界。
  • 红墙碧海:美好环境的意象,反衬内心的孤寂。
  • 倩魂:美丽的灵魂,象征着失去的爱人。
  • 彩鸾:象征爱情的美好与珍贵。
  • 幻梦:梦境的脆弱,暗示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紫玉香烟:象征着美好而易逝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彩鸾”象征着什么? A. 美好的爱情
    B. 凶猛的风
    C. 破碎的梦

  2. “情天有缺愁难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

  3. 诗中“猛罡风吹向瑶京去”中的“瑶京”代表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美好的向往
    C. 无尽的孤独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屈原
  • 《静夜思》 李白
  • 《红楼梦》中的诗词

诗词对比

  • 比较赵我佩的《月上海棠 哭采湘》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现了对失去爱情的哀悼,但李清照的风格更为婉约细腻,而赵我佩则更显深沉与感伤。两者都通过意象的运用展现了对美好过往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