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师挽歌三首》

时间: 2025-01-04 07:56:28

夏屋封何处,山田有卧牛。

蟠根走伊水,回首负嵩丘。

忠孝家风备,哀荣礼秩优。

龙鸾舞宸翰,万古照松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文太师挽歌三首》

夏屋封何处,山田有卧牛。
蟠根走伊水,回首负嵩丘。
忠孝家风备,哀荣礼秩优。
龙鸾舞宸翰,万古照松揪。

白话文翻译:

这首挽歌的第一句问道:夏天的房屋封闭在哪里?这表明了对文太师的怀念和追思。接着提到山田里有一头卧着的牛,暗示着田园的宁静和安宁。再往后,诗中提到蟠根的树根沿着伊水流淌,回头时却背负着嵩丘,表达了对往昔的回忆和对故土的眷恋。随后提到忠孝的家风和哀荣的礼仪,彰显了文太师的品德和声望。最后两句提到龙鸾舞动在宸翰之上,象征着文太师的伟大将永载史册,万古长存。

注释:

  • 夏屋:夏天的房屋,象征着温暖和宁静。
  • 蟠根:树根盘曲,代表着扎根于故土。
  • 伊水: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伊水,常用来象征故乡的河流。
  • 嵩丘:高大的山丘,表示对家乡的思念。
  • 龙鸾:象征着权威和威严。
  • 宸翰:皇帝的书信,表示文太师的地位和影响。

典故解析:

  • 忠孝:是中华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传统美德,强调对父母的孝顺和对国家的忠诚。
  • 松揪:古代对长青树木的比喻,象征着永恒和不朽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字君实,号温公,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政治家和诗人,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他的诗风朴实无华,常以直白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司马光失去挚友文太师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其品德的极大推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忠孝文化的重视。

诗歌鉴赏:

《文太师挽歌三首》是一首悼念挚友的挽歌,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其品德的赞美。开头的“夏屋封何处”便以一种惆怅的语气引入,仿佛在问:朋友的灵魂归处何在?接下来描绘的田园景象,卧牛的宁静则反衬出一种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诗人在失去挚友后的孤独与寂寞。蟠根走伊水的意象,勾勒出对故土的眷恋,说明文太师与故乡之间深厚的情感。

忠孝家风的强调,展现了文太师一生所秉持的价值观,而“龙鸾舞宸翰”的意象更是将诗人对友人的崇敬推向高峰,象征着其伟大的影响力将被后人铭记。这首挽歌不仅是对文太师的追思,也是对忠孝文化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古人对道德的重视。

诗词解析:

  • 第一句“夏屋封何处”:以问句开篇,表达出一种失去的惆怅,暗示着对友人的追忆。
  • 第二句“山田有卧牛”:描绘农村的宁静场景,象征着简单的生活和对自然的向往。
  • 第三句“蟠根走伊水”:以自然景象寄托情感,表现出对故乡的眷恋。
  • 第四句“回首负嵩丘”:回首时的景象,象征着对过去的追忆和情感的负担。
  • 第五句“忠孝家风备”:直接表述文太师的品德,强调其道德修养。
  • 第六句“哀荣礼秩优”:说明对文太师的哀悼与尊重。
  • 第七句“龙鸾舞宸翰”:展现出文太师的威严和声望。
  • 第八句“万古照松揪”:表达了对文太师永恒的怀念与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蟠根走伊水”,用自然景观比喻内心的情感。
  • 对仗:如“忠孝家风备,哀荣礼秩优”,对称的结构使诗句更加工整有力。
  • 排比:通过对文太师的品质和成就的罗列,加深了对其的赞美。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文太师的深切怀念和对其品德的崇高敬意,同时也反映了对忠孝文化的强调,展现了古代士人的情怀和价值观。

意象分析:

  • 夏屋:象征着温暖和人情。
  • 卧牛:代表宁静和田园生活。
  • 伊水:故土的象征。
  • 嵩丘:高峰,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龙鸾:威严与权利的象征。
  • 松揪:永恒与不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文太师挽歌三首》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李白
    • C. 司马光
    • D. 苏轼
  2. 诗中提到的“蟠根走伊水”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故乡的眷恋
    • B. 对权力的追求
    • C. 对战争的恐惧
    • D. 对爱情的渴望
  3. 文太师的品德被称赞为:

    • A. 忠贞和勇敢
    • B. 忠孝和礼仪
    • C. 智慧和机智
    • D. 富有和权势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司马光的挽歌,均反映了对时局的感慨与对故国的思念,但杜甫更多地表达了战乱带来的苦痛,而司马光则是对友人的怀念与品德的赞美。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司马光传》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