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学连公挽诗二首》
时间: 2025-01-01 12:46:35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宝学连公挽诗二首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原文展示:
男儿死尔未应悲,可惜胸中尚有奇。
绝域英声喧早岁,楚庭高议补明时。
壮怀自感中流楫,旧受今存岘首碑。
天独不能遗上老,盖棺两鬓未全丝。
白话文翻译:
男儿死去也不应该悲伤,唯独可惜他胸中还有奇才。
在遥远的地方,英俊的声音在年轻时已经响亮,
在楚地的庭院中,曾经可以补救那个明朗的时代。
壮志豪情让我自觉在中流击桨,
曾经受到过的荣誉如今仍在岘山的碑上。
天独不能让人不老,
即使到了入棺之时,白发也未全白。
注释:
- 尔:你。
- 胸中:心中,内心。
- 绝域:遥远的地方。
- 高议:高层的议论或讨论。
- 壮怀:壮志豪情。
- 中流楫:比喻在关键时刻奋力向前。
- 岘首碑:岘山的碑,指的是某个纪念碑。
- 盖棺:指入棺。
- 两鬓未全丝:两侧的鬓发尚未全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性情豪放,擅长抒发爱国情怀和个人志向。其诗风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历史感。
创作背景:此诗是为了悼念一位名叫连公的人,表达了李弥逊对逝者的追思与敬佩,同时也对人生、才华和壮志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志向和才华的深切思考。开篇即以“男儿死尔未应悲”直言不讳,表明了对死亡的看淡,强调的是内心对理想和才华的珍惜。随后,诗人提到“胸中尚有奇”,说明逝者虽然已去,但其才华依旧值得铭记。
接下来的“绝域英声喧早岁”描绘了逝者年轻时的英俊与才华,反映了他曾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力。而“楚庭高议补明时”则揭示了逝者曾在历史上有过重要的贡献,诗人用这种方式来肯定逝者的价值。
“壮怀自感中流楫”一句,展现了诗人对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传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反思。最后两句“天独不能遗上老,盖棺两鬓未全丝”则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强调了即使在入棺之时,白发未全白也意味着生前的奋斗与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既有对逝者的怀念,也有对自身人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男儿死尔未应悲:男子去世并不需要悲伤。
- 可惜胸中尚有奇:可惜他心中还有未被世人认知的才华。
- 绝域英声喧早岁:遥远的地方,他的英声曾在年轻时响亮。
- 楚庭高议补明时:在楚地的庭院中,曾对明理有所贡献。
- 壮怀自感中流楫:我感到自己在关键时刻要奋力前行。
- 旧受今存岘首碑:曾获得的荣誉如今仍在岘山的碑上。
- 天独不能遗上老:上天却无能为力让人不老。
- 盖棺两鬓未全丝:即使入棺,鬓发也未全白。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壮志比作“中流楫”,形象地表达了追求理想的坚定。
- 反复:通过对比生死,反复强调生命的珍贵与才华的流转。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强调了个人才华与理想的重要性,表现出诗人对逝者的敬仰与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男儿:象征着勇敢与担当。
- 胸中奇:象征着未被实现的才华与理想。
- 英声:象征着过往的辉煌与成就。
- 壮怀:象征着豪情与奋斗的精神。
- 岘首碑:象征着历史的见证与荣誉的铭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男儿死尔未应悲”的意思是: A. 男子死去值得悲伤
B. 男子死去不应悲伤
C. 男子死去值得庆祝
D. 男子死去无所谓 -
“壮怀自感中流楫”中的“中流楫”比喻: A. 渡船
B. 关键时刻的奋力
C. 流水
D. 逆风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生命的无常
B. 对逝者的怀念
C. 对理想和才华的追求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豪情,虽主题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对时光流逝和理想的追求。
- 杜甫《春望》:在历史与个人命运之间的思考,亦有相似之处,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及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弥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