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春挈家下湖庄 其二》

时间: 2025-01-14 05:26:08

我生聊自乐,人意适相随。

郊外有行处,春中无倦时。

虽知攀折苦,未觉燕游衰。

更欲添桃李,初心不在兹。

意思解释

深春挈家下湖庄 其二

原文展示: 我生聊自乐,人意适相随。
郊外有行处,春中无倦时。
虽知攀折苦,未觉燕游衰。
更欲添桃李,初心不在兹。

白话文翻译: 我生来就乐于自得,人的意愿恰好与我相随。
郊外有可行的地方,春天里没有疲倦的时刻。
虽然知道攀折花枝的辛苦,却未觉燕子的游荡已经衰退。
更想再添桃李,初心却不在此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我生聊自乐:我生来就乐于自得,这里的“聊”表示“勉强可以”或“只好”。
  • 人意适相随:人的意愿恰好与我相随,意指交友相聚,意气相合。
  • 郊外有行处:郊外有可以去游玩的地方。
  • 春中无倦时:春天里没有感到疲倦的时刻。
  • 虽知攀折苦:虽然知道攀折花枝是辛苦的。
  • 未觉燕游衰:未觉燕子游荡的时光已衰退。
  • 更欲添桃李:更想要再增加桃李树木。
  • 初心不在兹:初心却不在这里,表示内心的追求与当下的事情有所偏离。

典故解析:

  • 桃李:象征友谊和志向,桃李常用来比喻学生,也有“桃李满天下”的意涵,表示教化有成。
  • 燕游: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活力,游荡则暗示轻盈与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春景、田园为题材,展现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日,作者与家人一同外出游玩,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活力,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和对简单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首联“我生聊自乐,人意适相随”,开篇就勾勒出一种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在郊外的行走中,感受到春天的无穷魅力,尽管他知道花木的攀折是艰难的,但他依然沉浸在春天的美好之中。

“虽知攀折苦,未觉燕游衰”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即使在享乐中也能意识到生活的艰辛与无常。燕子的游荡象征着春天的流逝,让人感到时光的珍贵。

最后一句“更欲添桃李,初心不在兹”,流露出一种对未来的渴望和对理想的坚持。诗人希望在春天的气息中,继续追寻自己的理想,即使当前的环境与初心有所偏离,仍不愿放弃对桃李的向往。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象中传递出一种闲适与向上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生聊自乐:表达了诗人对个人生活的乐观态度。
  2. 人意适相随: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合拍的生活状态。
  3. 郊外有行处:描绘出春天的美好,诗人愿意在自然中游玩。
  4. 春中无倦时:在春天的美丽景色中,让人感到无比的活力与快乐。
  5. 虽知攀折苦:意识到生活中的艰辛。
  6. 未觉燕游衰:虽知时光流逝,却沉浸于当下的快乐。
  7. 更欲添桃李:表达对未来的追求与希望。
  8. 初心不在兹:反映出对理想与追求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攀折苦”与“春中无倦时”的对比,展现生活的矛盾。
  • 意象:燕子、桃李等意象,富有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象征着自由与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 :象征自由、轻盈和春天的到来。
  • 桃李:象征友谊、志向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我生聊自乐”意指: A. 我生来就很快乐
    B. 我生来就很痛苦
    C. 我生来就很忙碌

  2. “春中无倦时”表现了什么情感? A. 疲惫
    B. 活力
    C. 悲伤

  3. 诗中提到的“燕”象征什么? A. 伤心
    B. 自由与春天
    C. 努力工作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写理想的田园生活。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曹彦约与陶渊明的诗作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曹彦约更注重春天的生机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陶渊明则更强调田园的宁静与理想。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楚辞》对比分析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学习,希望能加深对《深春挈家下湖庄 其二》的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