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答所知》

时间: 2025-01-01 15:58:19

久客向天末,唯将鸾鹤群。

盈亏频叹月,舒卷几怜云。

有志思光国,无才可佐君。

知音时见赠,应达圣朝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久客向天末,唯将鸾鹤群。
盈亏频叹月,舒卷几怜云。
有志思光国,无才可佐君。
知音时见赠,应达圣朝闻。

白话文翻译:

长久漂泊在天边,只有一群鸾鸟和仙鹤相伴。
月亮的盈亏让我频频叹息,云彩的舒卷让我几分怜惜。
我有报国的志向,却没有才能来辅佐君王。
知音有时相赠的恩情,应该能传达到圣明的朝廷。

注释:

字词注释:

  • 久客:长时间的客居者,指作者自己。
  • 天末:远离尘世的地方,象征孤独和漂泊。
  • 鸾鹤群:指象征高洁的鸟,表达作者的理想与追求。
  • 盈亏:指月亮的圆缺,象征时间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
  • 舒卷:指云彩的变幻,寓意人生的变化。
  • 光国:指光明的国家,寄托了作者的报国志向。
  • 知音:指能够理解自己的人,强调友情和知音难得。

典故解析:

  • 鸾鹤: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高洁的品德与理想,表达作者的志向与追求。
  • :多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变化,象征人生的起伏和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阆,字仲和,号梅溪,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婉约,常表达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他的诗词常带有淡淡的忧伤与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士人对政治与人生的深刻思索。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作者漂泊生涯的某个阶段,身处远方,感受着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理想的渴望。诗中表达了在孤独中对月亮、云彩的思索与叹息,映射出作者对自身才能的自卑与对国家的忧虑。

诗歌鉴赏:

《叙事答所知》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作,展现了潘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诗的开头通过“久客向天末,唯将鸾鹤群”描绘了作者身处天边的孤独情景,鸟的意象暗示了理想与高洁的追求。在这种孤独的环境中,月亮的盈亏与云彩的舒卷成为了他心情的寄托。通过“盈亏频叹月,舒卷几怜云”,作者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

接下来,诗中提到“有志思光国,无才可佐君”,直接表露了作者的报国之志和对自身才能的自卑。这里的“光国”不仅是对理想国家的向往,也是对现实政治的深刻反思。同时,最后两句“知音时见赠,应达圣朝闻”,则传达了作者对知音的珍视与对理想政治的期盼,表达了希望自己的情感与理想能够被国家所理解与采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思想反思,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执着,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优秀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久客向天末:长时间漂泊在遥远的地方,暗示孤独与思乡之情。
  2. 唯将鸾鹤群:只有一群高洁的鸟相伴,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3. 盈亏频叹月:对月亮的圆缺感到频频叹息,象征人生的变化与无常。
  4. 舒卷几怜云:云彩的变幻让人怜惜,进一步加强了情感的细腻。
  5. 有志思光国:表达了对理想国家的追求。
  6. 无才可佐君:自觉才华不足,无法辅佐明主。
  7. 知音时见赠:知音的赠予是珍贵的,强调友谊的难得。
  8. 应达圣朝闻:希望自己的情感能够传达到国家与君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与云彩比作人生的变迁,生动形象。
  • 对仗:如“盈亏”与“舒卷”,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士人的情怀与对国家的忧虑。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鸾鹤:象征高洁、理想与追求。
  • 月亮:象征人生的变化与无常。
  • 云彩: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久客”指的是: A. 长时间的旅行者
    B. 长时间的漂泊者
    C. 长时间的居住者
    D. 长时间的客人

  2. 诗中“盈亏”主要指: A. 月亮的圆缺
    B. 云彩的变化
    C. 人生的波折
    D. 意志的坚持

  3. “知音时见赠”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谊的珍视
    B. 对国家的期望
    C. 对理想的追求
    D. 对孤独的叹息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潘阆的《叙事答所知》更显细腻与忧虑,李白则以豪放与洒脱见长。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潘阆诗文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