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题琅琊山寺》

时间: 2025-01-19 21:27:07

岩下多幽景,且无尘事喧。

钟声晴彻郭,山色晓当门。

深洞藏泉脉,悬崖露树根。

更期来此宿,绝顶听寒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日题琅琊山寺
作者: 潭阆 〔宋代〕

岩下多幽景,且无尘事喧。
钟声晴彻郭,山色晓当门。
深洞藏泉脉,悬崖露树根。
更期来此宿,绝顶听寒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琅琊山寺的秋日景色。岩下有许多幽静的景致,远离尘世的喧嚣。寺钟的声响在晴朗的天地间响彻,山色在清晨时分映入眼帘。深邃的洞穴中藏有泉水的脉络,悬崖上则露出了树根。更希望能再次来这里住宿,站在绝顶聆听寒猿的叫声。

注释:

  • 岩下:山岩下面。
  • 幽景:幽静的景色。
  • 尘事:世俗的事务。
  • 钟声:寺庙的钟声。
  • 晴彻:晴朗而清晰。
  • :城郭,城墙。
  • 山色:山的颜色,指山的景色。
  • 深洞:深邃的洞穴。
  • 泉脉:泉水的源头。
  • 悬崖:陡峭的山崖。
  • 树根:树的根部。
  • 绝顶:山的最高点。
  • 寒猿:寒冷天气下的猿猴。

典故解析:

琅琊山寺是著名的道教寺庙,位于中国山东省。诗中提到的“寒猿”可能指的是山中猿猴在秋冬季节的叫声,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阆(约公元989年-约公元1054年),字士廉,号天华,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丽脱俗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日,作者在琅琊山寺游览,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秋日题琅琊山寺》是一首描绘秋日山水的诗,它通过优美的景色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升华。诗的开篇“岩下多幽景,且无尘事喧”,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幽的环境,远离尘世的喧嚣。接着,诗人通过“钟声晴彻郭,山色晓当门”的描写,展现出晨曦中寺庙的宁静与美丽,钟声的响亮衬托出清晨的宁静,更显得幽远而明亮。

在“深洞藏泉脉,悬崖露树根”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表现出深邃与坚韧。深洞与泉水象征着生命的源泉,而悬崖与树根则暗示了生命的艰难与执着。最后一句“更期来此宿,绝顶听寒猿”则是对未来的期盼,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与宁静的氛围,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纷扰的逃避,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独立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岩下多幽景:山岩下面有许多幽静的风景,暗示了宁静的环境。
  2. 且无尘事喧:此地远离世俗的喧嚣,营造出一种安宁的氛围。
  3. 钟声晴彻郭:寺庙的钟声在晴朗的天空下响亮而清晰。
  4. 山色晓当门:清晨的山色映入眼帘,仿佛在门前等待。
  5. 深洞藏泉脉:深邃的洞穴中隐藏着泉水的源头。
  6. 悬崖露树根:陡峭的悬崖上露出了树的根部,显示出生命的坚韧。
  7. 更期来此宿:更加期待再来此地住宿,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8. 绝顶听寒猿:希望在山顶聆听寒冷中猿猴的叫声,象征孤独与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钟声晴彻郭,山色晓当门”。
  • 意象:通过“幽景”、“钟声”、“泉脉”等意象传达自然的美与宁静。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内心的情感相结合,形成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赞美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琅琊山寺秋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对自然深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岩下:象征宁静与隐逸。
  • 钟声:代表宗教与内心的平静。
  • 山色:象征自然的美丽与清新。
  • 泉脉:象征生命的源泉与希望。
  • 寒猿:代表孤独与自然的呼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钟声”是在什么样的天气下响起的? A. 雨天
    B. 晴天
    C. 雪天

  2. “绝顶听寒猿”中“寒猿”象征什么? A. 寂寞
    B. 快乐
    C. 忧伤

答案:

  1. B. 晴天
  2. A. 寂寞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 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与潘阆的诗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王维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潘阆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