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其十一 芍药》

时间: 2025-01-19 19:47:11

满院蘼芜春且去。

婪尾杯前,挽得春光住。

一朵欲簪春似妒。

窑瓶寻得安花处。

旧识丰台花可谱。

十里风光,不异扬州路。

闻道税花花减户。

春虽未去春非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其十一 芍药
作者: 姚华 〔清代〕

满院蘼芜春且去。
婪尾杯前,挽得春光住。
一朵欲簪春似妒。
窑瓶寻得安花处。
旧识丰台花可谱。
十里风光,不异扬州路。
闻道税花花减户。
春虽未去春非故。

白话文翻译

院子里满是蘼芜,春天也快要过去了。
不舍得离开酒杯前,想要把春光留住。
一朵花儿想要在头上簪着,春天似乎也因此感到妒忌。
在窑瓶中寻得一处安放花朵的地方。
老朋友丰台的花可以写成诗。
十里美景,与扬州的风光没有区别。
听说税花的户数减少了。
春天虽然未走,但春天也不再是往日的春天。

注释

字词注释

  • 蘼芜:一种野草,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
  • 婪尾:形容酒杯的末端,意为不舍得放下。
  • :插在头发上的饰物,表示想要装饰。
  • 窑瓶:陶瓷瓶,古代用来插花的容器。
  • 丰台:指北京丰台地区,以花卉闻名。
  • 税花:指花卉的税收,可能暗示当时的经济政策。

典故解析

  • 扬州路:扬州以其美丽的风景和繁华的商业著称,常作为美好生活的象征。
  • 春似妒:春天的花朵因美丽而感到妒忌,反映了诗人对春光的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华,清代诗人,其诗作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景象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春夏之景,蕴含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离去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与不舍,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蝶恋花 其十一 芍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时光的流逝。开篇“满院蘼芜春且去”一句,便以季节的变换引入主题,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中对春光的留恋,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无奈。接着,诗人通过“婪尾杯前,挽得春光住”表现了对宴饮时光的留恋,折射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景的珍惜。

“一朵欲簪春似妒”这一句,将花的妒忌拟人化,表达了自然界中的竞争与美的关系,花儿因春光而更显妩媚,进而引发春天的嫉妒,形成了生动的图景。后面提到“旧识丰台花可谱”,不仅怀念旧友,也透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再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比“十里风光,不异扬州路”,将现实与理想的美景对比,展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闻道税花花减户,春虽未去春非故”一句,则让人感受到一种讽刺与无奈,暗示了社会变迁对美好事物的影响。诗的结尾让人深思,春天虽然未去,但春天的意义却已不同,这种情感的深邃让人倍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满院蘼芜春且去:描绘春天的离去,院子里野草丛生,暗示春天的消散。
  2. 婪尾杯前,挽得春光住:通过饮酒来留住春光,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3. 一朵欲簪春似妒:花儿的美丽引发春天的妒忌,赋予自然情感,增添生动性。
  4. 窑瓶寻得安花处:寻找容器安放花朵,象征对美的追求。
  5. 旧识丰台花可谱:提到旧友与美景,表达怀念与思考。
  6. 十里风光,不异扬州路:将美景与扬州相比,增强了对美好景象的向往。
  7. 闻道税花花减户:暗示社会变迁对花卉的影响,具有讽刺意味。
  8. 春虽未去春非故:春天未走,但其意义已不同,反映了社会与时间的变迁。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春似妒”,赋予自然情感,增强诗意。
  • 对仗:如“十里风光,不异扬州路”,展现对称美。
  • 比喻:用“税花”来暗示经济与美的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与对美好时光的无奈,同时反映了社会变迁对个人情感的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蘼芜:象征春天的自然,生机勃勃。
  • 杯前:代表聚会与欢愉,暗含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芍药:象征美丽与青春,展现诗人对花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丰台”是指哪里?
    A. 北京
    B. 扬州
    C. 杭州
    答案:A

  2. “春似妒”中的“妒”指代什么?
    A. 对花的嫉妒
    B. 对春天的嫉妒
    C. 对时光的嫉妒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税花”是指什么?
    A. 花的种类
    B. 花卉的税收
    C. 花的数量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春天的美好与感伤。
  • 苏轼《蝶恋花》: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与怀念。

诗词对比
比较姚华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但姚华更注重社会变迁的影响,而李清照则更个人化地表现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精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史》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蝶恋花 其十一 芍药》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