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监簿南墅新楼落成》

时间: 2025-01-19 21:32:07

玉佩珊珊不可招,眼空尘界等秋毫。

山林贞白三层迥,湖海元龙百尺高。

自笑行藏关气数,肯将歌舞换风骚。

卷帘最爱南山近,坐听松声起碧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监簿南墅新楼落成
作者:林景熙 〔宋代〕

玉佩珊珊不可招,
眼空尘界等秋毫。
山林贞白三层迥,
湖海元龙百尺高。
自笑行藏关气数,
肯将歌舞换风骚。
卷帘最爱南山近,
坐听松声起碧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王监簿新楼落成的情景。诗中提到,佩戴的玉佩声响清脆却无法招来远方的友人,眼前的世俗事物如同浮尘一般微不足道。山林如同白色的云层高耸入云,湖面如同巨龙般高耸入天。作者自嘲自己的处世态度,宁愿用歌舞来换取风流的韵致。最后,诗人最喜欢的还是南山近处的景色,坐在窗前听着松树的声音伴随碧波荡漾。


注释

  • 玉佩珊珊:玉佩发出的清脆声响,形容其美丽和珍贵。
  • 尘界:指世俗的纷扰世界。
  • 秋毫:比喻微小的事物。
  • 贞白:形容山林的清洁和高雅。
  • 元龙:比喻湖面如巨龙般高大。
  • 关气数:指命运和气运。
  • 风骚:指风雅和风流。
  • 卷帘:拉开窗帘,观赏外面的景色。
  • 松声:松树的声音,指自然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生平不详,但他的诗歌往往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王监簿的新楼落成之际写的,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新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事物的淡然。


诗歌鉴赏

《王监簿南墅新楼落成》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和自然美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新环境的喜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开头以“玉佩珊珊不可招”引入,展示了诗人对于华美事物的欣赏,却又在随后的句子中转向对世俗的轻视,表现出一种对尘世繁华的超然态度。接下来的“山林贞白三层迥,湖海元龙百尺高”,则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深厚情感。

在“自笑行藏关气数,肯将歌舞换风骚”中,诗人自嘲自己的处世方式,认为用歌舞来取悦生活不失为一种风流。这种自信和洒脱的态度使整个诗作更显生动。最后四句以卷帘观山、听松声结束,传达出一种宁静和满足,营造出诗人身处自然、心灵自由的意境。

整首诗在形式上严谨,意象丰富,展现了宋代诗歌的风格特征。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与深邃的人生感悟,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佩珊珊不可招:形容玉佩的清脆声响,却无法招来世俗的朋友,暗示一种孤独感。
  2. 眼空尘界等秋毫:视线穿透尘世的纷扰,认为这些都如同微不足道的小事。
  3. 山林贞白三层迥:山林的洁白和高耸,展现了大自然的纯净与高远。
  4. 湖海元龙百尺高:湖面如同巨龙般高大,形象地描绘了湖面的广阔与壮丽。
  5. 自笑行藏关气数:自嘲自己的命运与生活方式,表现出一种哲理思考。
  6. 肯将歌舞换风骚:愿意用歌舞来换取风流,表现出对生活的热情与洒脱。
  7. 卷帘最爱南山近:拉开窗帘,最喜欢近处的南山,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8. 坐听松声起碧涛:坐在窗前,聆听松树的声音,感受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面比作“元龙”,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诗句中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增强了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看法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佩:象征高贵与美丽。
  • 山林:代表自然的纯净与高雅。
  • 湖海:象征广阔与壮丽。
  • 松声:代表宁静的自然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玉佩珊珊”的含义是?
    A. 玉佩的声音清脆美丽
    B. 玉佩的颜色华丽
    C. 玉佩的价值昂贵
    答案:A

  2. 诗人对尘世的态度是?
    A. 向往
    B. 轻视
    C. 忧虑
    答案:B

  3. “山林贞白”中的“贞白”指的是?
    A. 颜色纯净
    B. 形状高大
    C. 生长茂盛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终南山》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同样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崇敬与对生活的思考,但杜甫更多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怀。
  • 王维《终南山》:与林景熙的诗歌一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更多展现了禅意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林景熙相关研究文献

以上内容涵盖了林景熙的《王监簿南墅新楼落成》的原文、白话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比较与延伸,以及参考资料,为深入理解和学习这首诗提供了全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