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歉感怀 其三》

时间: 2025-01-04 07:23:13

萧瑟苕溪上,惊危狴户余。

已宽沈命法,愿读活民书。

呼吁情原迫,仓皇计亦疏。

仰怀虞内史,私米恤穷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瑟苕溪上,惊危狴户余。
已宽沈命法,愿读活民书。
呼吁情原迫,仓皇计亦疏。
仰怀虞内史,私米恤穷闾。

白话文翻译:

在萧瑟的苕溪上,我惊恐于狴犴的门扉。
已经放宽了对沈命的刑法,希望能读懂活人的书籍。
我呼吁的情势非常紧迫,仓促的计划也显得疏漏。
仰望怀念虞内史,他用私米来救济贫穷的乡邻。

注释:

  • 萧瑟:形容环境冷清、凋零。
  • 苕溪:指苕溪,古代地名,可能是指一种水系。
  • 狴户:狴犴的门,古代对监狱的称呼,象征压迫与囚禁。
  • 沈命法:指对沈命的惩罚或法律,沈命是指不幸的人。
  • 活民书:指能使人得以生存的书籍,暗指对民众的关怀与救助。
  • 虞内史:传说中的虞内史以仁德和施粥救济贫困的故事,象征仁爱之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振棫,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风格沉郁。

创作背景:

《岁歉感怀》系列诗作是吴振棫在国家动荡、民众困苦的背景下所作,表达了对民众生活困境的关心与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岁歉感怀 其三》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开篇以“萧瑟苕溪上”引入,营造出一种冷清与忧伤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困境的感受。接着,诗人提到“惊危狴户余”,通过狴犴监狱的意象,暗示社会对人性的压迫与法律的严酷,表达了对不幸者的同情。

“已宽沈命法”的句子,表明诗人对法律的反思与对生存权利的渴求,体现出一种人道主义的关怀。通过“愿读活民书”的表述,诗人寻求对生命的理解与对民生的改善,表现出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呼吁情原迫,仓皇计亦疏”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局的紧迫感,对当下政策的无奈与失望,表现出对救民之道的迷茫。最后,诗人“仰怀虞内史”的表达,寄托了对仁政的向往,希望能有像虞内史那样的仁者来施行救助,体现了浓厚的道德理想与对社会良知的呼唤。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社会问题的深思与对未来的期盼,展现出一种关怀民生、追求仁爱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萧瑟苕溪上:描绘环境,让人感受到萧条的气氛,暗示诗人内心的忧虑。
  2. 惊危狴户余:通过狴犴的门扉象征社会的压迫,表达对不幸者的震惊与关注。
  3. 已宽沈命法:反映法律的宽松,表达对生存权利的渴求。
  4. 愿读活民书:希望通过学习来改善民生,体现对人道主义的追求。
  5. 呼吁情原迫:感受到时局的紧迫,表现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6. 仓皇计亦疏:指对策的仓促与无效,表达失望。
  7. 仰怀虞内史:寄托对仁政的向往,体现诗人对社会良知的呼唤。
  8. 私米恤穷闾:强调关怀与救助,展现对贫困者的同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狴户象征监狱与压迫,传达社会对个体的压制。
  • 对仗:全诗结构整齐,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通过历史人物虞内史的引入,象征理想的仁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中民众苦难的深切关注,强调了对仁爱与人道主义的渴望,展现出了一种追求社会公正与改善民生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苕溪:象征宁静与萧瑟,暗示社会的悲凉。
  • 狴户:象征压迫与不公,反映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 虞内史:象征仁政与关怀,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狴户”象征什么?

    • A. 监狱
    • B. 住宅
    • C. 商铺
  2. 诗人希望通过“活民书”来表达什么?

    • A. 改善民生
    • B. 增加财富
    • C. 学习文化
  3. “仰怀虞内史”中的虞内史代表什么?

    • A. 历史人物
    • B. 仁政的理想
    • C. 个人英雄

答案:

  1. A. 监狱
  2. A. 改善民生
  3. B. 仁政的理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二者都表达了对社会动乱与民生困苦的深切关注,但吴振棫更侧重于对未来的希望与人道关怀,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眼前困境的无奈与悲哀。

参考资料:

  • 《清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吴振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