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严缁生孝廉即送之黔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6:42:08

文武无方略,平生负国深。

艰危遂如此,啸咏复何心。

边地才充少,劳生病易侵。

更谁相慰喻,佳语似风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严缁生孝廉即送之黔 其一
文武无方略,平生负国深。
艰危遂如此,啸咏复何心。
边地才充少,劳生病易侵。
更谁相慰喻,佳语似风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人认为自己无论文才或武略都不足以报效国家,内心深感愧疚。在艰难的环境中,面对困境,诗人不禁感到无奈与忧伤,更何况身处边疆,生活的艰辛与疾病更是时常困扰。此时,谁能来安慰自己呢?即使有佳言良语,也如同风吹琴弦,难以真正抚慰心灵。

注释:

  • 方略:指谋略、策略。
  • 负国深:心中愧对国家,感到深深的负疚。
  • 艰危:艰难与危险的境地。
  • 啸咏:指吟唱、吟咏,通常用来发泄内心的情感。
  • 边地:边疆地区,通常生活条件较艰苦。
  • 劳生:劳苦的生活。
  • 慰喻:安慰与劝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振棫(1604年-1673年),字子勉,号紫山,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曾任官职,因其诗作多表现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困境而受到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吴振棫晚年,正值清朝初期,国家政局动荡,社会动乱,诗人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表达了对时代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深重的忧国之情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首联“文武无方略,平生负国深”直接揭示了诗人的自我评估,感到无论在文才或武略上都无法为国效力,心中充满愧疚与惆怅。此后,诗人诉说艰难的生活处境,强调艰危环境对自己身心的侵蚀,表现出一种无力感。最后两句更是强调了孤独感,面对内心的苦闷,除了高谈阔论的佳句外,心灵深处却难以找到真正的慰藉。整首诗情感深邃,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深思与对自我的反省,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文武无方略:自谦自己没有志向和才略。
  2. 平生负国深:一生感到愧对国家,心中负担沉重。
  3. 艰危遂如此:在艰难险阻的环境中,生活如此艰辛。
  4. 啸咏复何心:面对困境,吟唱又有什么意义呢?
  5. 边地才充少:边疆的条件艰苦,人才稀缺。
  6. 劳生病易侵:艰苦的生活容易导致生病。
  7. 更谁相慰喻:还有谁能来安慰我呢?
  8. 佳语似风琴:美好的言辞如同风吹过琴弦,难以真正抚慰心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文武”与“艰危”,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佳语比作“风琴”,形象生动。
  • 反问:通过反问表现诗人的无奈与孤独。

主题思想:

诗歌的核心思想是忧国忧民,反映了诗人对个人无力感的深刻反思,以及在艰难环境中对心灵慰藉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边地:象征着艰苦的生活和国家的边疆。
  • 风琴:象征着优美却无法触及的理想与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文武无方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自信满满
    B. 愧疚深重
    C. 轻松自在
    答案:B

  2. “艰危遂如此”中的“艰危”指的是什么? A. 国家安全
    B. 生活困境
    C. 社会稳定
    答案:B

  3. 诗人认为有谁能够真正安慰自己? A. 朋友
    B. 佳语
    C. 没有人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怀,但吴振棫的诗更突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体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宏大关怀,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吴振棫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