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其十七
秋醒意,抱碧契灵襟。
生长茝兰工杂佩,
较量台鼎让清吟。
欣戚导源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秋天醒来时的情绪,心中抱有清澈的理想和灵魂的契合。生活中如茝兰般的美好,虽有繁杂的装饰,但在高雅的台鼎之间,诗人更注重的是清新的吟唱。最终,诗人感到欣喜与忧愁交织,思绪源远流深。
注释
- 秋醒意:秋天的觉醒,指在秋季的清晨感受到的意象与情感。
- 碧契:清澈的心灵与理想的契合。
- 生长茝兰:生活中如茝兰般细腻而美好的事物。
- 工杂佩:指繁多的装饰品,寓意生活的复杂。
- 较量台鼎:在高雅的场合中较量技艺与才华。
- 欣戚:欣喜与忧愁交织的复杂情感。
- 导源深:思绪的根源深厚,意境深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祖谋,清代诗人,生于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受自然与文化的熏陶,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秋季,诗人在这个季节中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内心的波动,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思索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朱祖谋的《望江南 其十七》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而富有层次感,开头的“秋醒意”便引人入胜,唤起读者对秋天的感知。秋天通常是成熟与反思的季节,诗人在此时觉醒,思考生命的意义与内心的追求。
诗中“抱碧契灵襟”展现了诗人追求清澈理想的决心,象征着对纯真与美好的向往。而“生长茝兰工杂佩”则表现出生活的复杂与多样,尽管有繁华与装饰,但诗人更看重的是内心的宁静与清新。此处的意象不仅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浮华的反思。
“较量台鼎让清吟”一句,呈现出诗人在文化与艺术上的追求,强调了真才实学的价值。诗人心中对清吟的向往,正是对生活本质的追求。
最后一句“欣戚导源深”,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既有欣喜也有忧愁,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富有深度,激发读者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醒意:在秋天的清晨,诗人感受到一种觉醒的情感。
- 抱碧契灵襟:怀抱着纯净理想,心灵与志向契合。
- 生长茝兰工杂佩:生活中如茝兰般美好而复杂的事物。
- 较量台鼎让清吟:在高雅的场合中,重视清新的诗歌吟唱。
- 欣戚导源深:内心欣喜与忧愁的情感交织,思绪深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美好比作茝兰,展现其细腻与高雅。
- 对仗:如“欣戚”与“导源深”,形成对比与呼应,增加诗的韵律感。
- 象征:台鼎象征着文化、艺术的高雅追求。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围绕着对生活的思考、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理解,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复杂的现实中保持内心的清澈与宁静。
意象分析
- 秋:象征着成熟、反思与变化。
- 茝兰:美好的象征,代表纯净与细腻。
- 台鼎:象征高雅的文化与艺术追求。
- 清吟:代表着真诚与纯粹的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人在哪个季节觉醒?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
填空题:诗中提到“生长茝兰工杂佩”,意指生活的____与____。
-
判断题:诗中表达的情感仅为欣喜,正确吗? (是 / 否)
答案
- C
- 美好,复杂
- 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探讨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
- 《月夜忆舍弟》(杜甫)——表达对亲情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朱祖谋的诗与李清照的《声声慢》都表现出对生活深刻的思索,但朱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哲理,而李则倾向于情感的细腻与悲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