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锦堂 秋日病起》
时间: 2025-01-04 06:58: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最是今番,慵寻绣线,笔墨那更还拈。
懊恼秋来情绪,却似春三。
翠锁眉痕愁对镜,暖融酒力懒添衫。
闲庭院,落叶响多,黄昏淡月疏帘。
更点。听渐永,灯影动,深宵窗隙风尖。
阁外哀鸿声急,晓枕恹恹。
不知消瘦今何似,恁般滋味我偏谙。
流光换,多少暗虫吟断,泪雨涟纤。
白话文翻译
这一回,最是懒得去寻绣线,笔墨也不想再拿起来。
秋天的到来让我心情烦恼,感觉就像是春天一样。
对着镜子,眉头紧锁,愁苦的痕迹显露无遗,
喝着暖酒,却懒得再添一件衣衫。
在闲庭院中,落叶声响不断,黄昏的淡月透过稀疏的帘幕。
更有那渐渐长夜,灯影摇曳,窗隙传来的风声尖锐。
阁外,哀鸿急促的叫声,早晨的枕边感到无力。
我不知道现在的消瘦与往昔有何不同,这种滋味我却很熟悉。
光阴流逝,多少暗虫的吟唱被打断,泪雨涟涟。
注释
- 慵:懒惰,疲倦的样子。
- 绣线:指绣花的线,象征着女性的细腻心思。
- 翠锁眉痕:指眉头的愁苦痕迹,"翠锁"形容眉毛的颜色。
- 哀鸿:指悲伤的鸿雁,常用来比喻孤独或愁苦的情感。
- 恁般滋味:如此这般的滋味,带有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庄盘珠,清代女诗人,生平不详,但她的诗作在清代文人中颇具特色,常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日,表达了诗人在季节变换中产生的感慨和情绪,反映出秋天带来的忧愁与思考。或许是作者在秋日的病痛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流逝。
诗歌鉴赏
《昼锦堂 秋日病起》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秋日的愁苦与病痛交织在一起。诗的开头,诗人以“最是今番”引入,透露出一种懒散的情绪。接着,诗人用“慵寻绣线,笔墨那更还拈”表明此时的无心与无力,似乎连往日的爱好都失去了兴趣。这种感觉在秋天的到来中愈发明显,诗人“懊恼秋来情绪,却似春三”的对比,显示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惆怅。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翠锁眉痕愁对镜,暖融酒力懒添衫”表现出内心的沮丧与焦虑,愁苦的眉头与暖酒的麻痹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令人深思。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在“闲庭院,落叶响多,黄昏淡月疏帘”的描写中,将秋天的萧瑟与孤独展现得淋漓尽致。落叶和黄昏的意象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悲凉的氛围。
此外,诗中反复提到的“哀鸿声急”与“泪雨涟纤”,则深化了诗人的愁苦情感,仿佛是在描述个人生命的无常与孤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最是今番,慵寻绣线,笔墨那更还拈:表达了对以往爱好失去兴趣的懒散情绪。
- 懊恼秋来情绪,却似春三:秋天的到来让人感到烦恼,情绪却像春天一样难以平复。
- 翠锁眉痕愁对镜,暖融酒力懒添衫:愁苦的眉头映照在镜中,暖酒的效果让人懒得添衣。
- 闲庭院,落叶响多,黄昏淡月疏帘:描绘出秋天庭院的宁静与落叶的声音,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 更点。听渐永,灯影动,深宵窗隙风尖:夜深人静,灯影摇曳,窗外的风声显得更加尖锐。
- 阁外哀鸿声急,晓枕恹恹:晨曦中的哀鸿声与无力的身体形成对比。
- 不知消瘦今何似,恁般滋味我偏谙:对自己消瘦的状态感到困惑,但这种滋味却很熟悉。
- 流光换,多少暗虫吟断,泪雨涟纤:时光流逝,虫鸣被打断,泪水如雨般涟漪。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流光换”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将“暗虫”赋予了吟唱的能力,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对仗:如“闲庭院,落叶响多,黄昏淡月疏帘”,通过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表现秋日的孤寂与愁苦,揭示了生命的无常与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分析
- 秋天:象征着萧瑟与无情,暗示生命的衰退与变迁。
- 落叶: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消逝。
- 哀鸿:象征孤独与悲伤,反映内心的痛苦。
- 酒:既是温暖的象征,也暗示麻痹与逃避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最是今番”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兴奋
- B. 懒散
- C. 期待
- D. 悲伤
-
“哀鸿声急”中的“哀鸿”象征着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富贵
- D. 繁荣
-
诗中提到的“暖融酒力懒添衫”说明了诗人此时的什么状态?
- A. 精力充沛
- B. 愁苦无力
- C. 活力四射
- D. 无所事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秋夕》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秋天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但更侧重于对爱情的感慨。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在秋夜中展现了思念之情,但更具悲壮感。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庄盘珠诗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