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重颁凤诏,单于入井陉。
三边徵候骑,五道出奇兵。
战云连阵黑,烽烟照汉青。
蛇文弓挂月,龙气剑流星。
酬恩不顾命,金印斗来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事的紧张局势。皇帝的诏令在高层发布,敌军单于已然进入井陉地区。边疆的骑兵在集结,奇兵从五个方向出击。战云密布,阵列如黑,烽火照耀着汉朝的天空。弓箭如同蛇形挂在月亮之上,剑气如龙般流星般闪现。为了报恩,不顾生命危险,金印在手奋勇向前。
注释:
- 九重: 指九层,象征皇宫的高贵与权威。
- 凤诏: 指皇帝的诏书,凤为皇帝象征。
- 单于: 匈奴的首领。
- 井陉: 地名,指著名的通道,战略要地。
- 三边: 边疆的三个方向。
- 徵候骑: 征兆与骑兵。
- 战云: 战争的阴影或气氛。
- 烽烟: 战争时点燃的烽火,传递信息。
- 蛇文弓: 弓的形状像蛇,象征力量与灵活。
- 龙气: 剑的气势如龙,表示威猛。
- 酬恩: 报答恩情。
- 金印: 皇帝的权威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炳,明代诗人,以边塞诗著称,常描写战争与边疆风光。其诗风豪放,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安危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边塞的战争场面,表达了保家卫国的豪情与决心。诗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战事频繁,士兵勇敢无畏。
诗歌鉴赏:
《出塞》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强烈的情感表现了边疆战斗的紧张气氛。开篇即以“九重颁凤诏”引出皇权的威严和对战争的调动,表明这是一次经过高层决策的战争。接着“单于入井陉”,将读者的视线转向敌军的动向,带来一种紧迫感。
“战云连阵黑,烽烟照汉青”生动描绘了战场的景象,战云密布,黑暗中透出烽火的光辉,暗示着战争的不可避免。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传达了士兵们蓄势待发的决心。
诗中“蛇文弓挂月,龙气剑流星”用生动的意象表现了武器的威力与士兵的勇猛。弓箭如蛇,灵动而致命;剑气如龙,气势如虹。这样的比喻让人感受到战斗的紧张与刺激。
最后两句“酬恩不顾命,金印斗来擎”则展示了士兵们为报答皇恩而勇往直前的决心,体现了对国家的忠诚与牺牲精神。这种精神在古代战争中尤为重要,是士兵们奋勇作战的动力。
整首诗情感激昂,意象鲜明,既有对战争的描绘,也有对士人忠诚精神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边疆战事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重颁凤诏: 皇帝颁布的命令,表明战争的正式开始。
- 单于入井陉: 敌军的动向,暗示战争的来临。
- 三边徵候骑: 边疆的骑兵在集结,暗示紧急状态。
- 五道出奇兵: 从不同方向发起的奇袭。
- 战云连阵黑: 战事的紧张氛围。
- 烽烟照汉青: 烽火映照着汉朝的天空,象征着战争的危机。
- 蛇文弓挂月: 形象的描绘弓箭的威力。
- 龙气剑流星: 表达剑的勇猛与迅疾。
- 酬恩不顾命: 士兵对皇恩的报答精神。
- 金印斗来擎: 体现士兵们的决心与勇气。
修辞手法:
- 比喻: “蛇文弓”与“龙气剑”,将武器比作生物,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 诗中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夸张: 战事描写中使用夸张手法,突显战斗的激烈。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表现了士兵们勇敢无畏、忠诚于国的精神,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忠诚和英勇的崇尚,传达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 象征皇权与威望。
- 弓: 代表武器,象征力量和灵活。
- 剑: 代表勇气与正义,象征战士的精神。
- 烽烟: 战争的信号,象征危险与紧迫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九重颁凤诏”中的“九重”指的是哪个领域?
- A. 地理
- B. 皇权
- C. 战争
- D. 文化
-
“单于入井陉”中的“单于”是指?
- A. 汉朝皇帝
- B. 匈奴首领
- C. 一位将军
- D. 边疆百姓
-
“酬恩不顾命”中的“酬恩”意为?
- A. 追求财富
- B. 报答恩情
- C. 寻求名声
- D. 逃避责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边塞的战争,但其更多表现的是战争中的孤独与思乡情绪;而刘炳的《出塞》则更强调忠诚和勇敢,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明显差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研究》
- 《边塞诗的艺术表现》
- 《刘炳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