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涿州沙上饮盘桓》

时间: 2025-01-10 02:36:05

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泪落,蒙蒙吹湿汉衣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泪落,蒙蒙吹湿汉衣冠!

白话文翻译

在涿州的沙滩上饮酒游玩,观赏着小契丹族的舞蹈。
边塞的春雨巧妙地催促燕子流下眼泪,细雨蒙蒙吹湿了汉人的衣服和帽子。

注释

  • 涿州:古地名,今河北省涿州市。
  • 沙上饮盘桓:在沙地上饮酒游玩,"盘桓"指徘徊、停留。
  • 小契丹:指的是契丹族的女子,这里可能是指她们的舞蹈。
  • 塞雨:边塞的雨。
  • 巧催:巧妙地催促。
  • 燕泪:燕子流下的泪水,象征离别或伤感。
  • 汉衣冠:汉人的服饰和帽子。

典故解析

此诗虽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提到的“契丹”是指辽代的民族,反映了当时宋朝与契丹的关系。契丹的舞蹈表现了边疆民族的文化特色,而“燕泪”则可能象征着离别的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倡导变法,主张改革,实施新法,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王安石的诗风清新而有深度,富有哲理,常常表现出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出塞·涿州沙上饮盘桓》创作于王安石出任地方官期间。在边疆地区,诗人目睹了汉人与契丹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交融,心中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既有对边地风光的描绘,也隐含了对民族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出塞·涿州沙上饮盘桓》是一首描绘边塞生活、表达情感的诗作。全诗以“饮”和“舞”开篇,展现了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情态,然而在欢愉之中又透出淡淡的忧伤。在“看舞春风小契丹”一句中,诗人借助契丹族的舞蹈表现出边疆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暗示着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而“塞雨巧催燕泪落”则将这种欢快的氛围打破,细雨如丝,燕子流泪,暗示着离别与思念,情感在此处达到高潮。最后一句“蒙蒙吹湿汉衣冠”则通过细雨的意象,表现出一种惆怅的情绪,汉人的衣服被春雨滋润,同时也象征着生活中的无奈与哀愁。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生动的描绘,既有春天的气息,又有离别的忧伤,体现了王安石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涿州沙上饮盘桓:诗人描绘自己在涿州的沙滩上饮酒,意在表现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
  2. 看舞春风小契丹:观察契丹女子的舞蹈,表现出对边地民族文化的欣赏。
  3. 塞雨巧催燕泪落:春雨轻柔地催促燕子流下泪水,象征离别的感伤。
  4. 蒙蒙吹湿汉衣冠:细雨湿润了汉人的衣服,暗示生活中的烦恼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燕泪”比喻离别的忧伤。
  • 拟人:春雨被描述为“巧催”,赋予了雨以人的情感。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此诗通过描绘边塞生活,展现了汉人与契丹民族的交往,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民族关系的思考,既有欢愉又有忧伤,反映了复杂的人生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束。
  • 契丹:代表异族文化,象征着多元与融合。
  • 燕泪:象征离别与思念,传达出内心的柔情。
  • 汉衣冠:代表汉民族的传统,暗示文化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契丹”指的是哪个民族?

    • A. 汉族
    • B. 满族
    • C. 辽代的民族
  2. “燕泪”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欢愉
    • B. 离别
    • C. 友情
  3.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兴奋
    • B. 忧伤
    • C. 愤怒

答案

  1. C. 辽代的民族
  2. B. 离别
  3. B.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与王安石的《出塞》相比,李白的《将进酒》更强调豪放和醉意,反映了不同的情感表达。王安石的诗更为细腻,情感更加复杂,展示了边塞生活的多层次。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