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自寿)》
时间: 2025-01-06 11:43: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自寿)
作者: 熊禾 〔宋代〕
自笑生身,历事以来,垂六十年。
仿浮沈闾里,半非识面,交游朋友,各已华颠。
富贵不来,少年已去,空风悠悠岁月迁。
虽然是,壮心一点,犹自依然。
新阳又长天边。
人指似山间诗酒仙。
算胸次崔嵬,不胜百榼,笔端枯槁,难足千篇。
隐几杖藜,相耕听诵,聊看诸郎相后先。
余何事,但读书煮茗,日晏高眠。
白话文翻译
我自我嘲,活了六十年,经历了许多事情。
就像是在世间浮沉,半数人我并不认识,交往的朋友,个个已经老去。
富贵的机会没有到来,年轻的时光已然逝去,空余的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尽管如此,我心中依然有壮志,依旧保持着年轻的心态。
新阳又升起在天边。
人们指指点点,好比山间的诗酒仙。
算起来我的胸怀气势磅礴,却喝不下百坛美酒,笔下也枯竭,写不出千篇佳作。
我隐居在书桌前,拄着拐杖,耕种和读书,偶尔看看后辈们的成就。
我还有什么事可做呢?不过是读书、泡茶,日子悠闲地高高睡去。
注释
- 自笑生身:自嘲自己的生活经历。
- 历事:经历的事情。
- 浮沈:比喻生活的起伏变化。
- 交游朋友:交往的朋友。
- 华颠:华老的意思,指年老。
- 壮心一点:心中仍存壮志。
- 新阳:新的一天开始。
- 诗酒仙:指的是在山水间陶醉于诗酒之中的人。
- 隐几杖藜:指隐居在书桌前,用拐杖支撑。
- 日晏高眠:悠闲自在地睡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禾,生于宋代,具体生平不详。他以抒发个人情感和人生感悟为主,作品通常蕴含哲理,反映了个人的生活经历与社会环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年过六十之时,面对人生的沉浮与岁月的流逝,诗人通过自我反思,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哲思。诗中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沁园春(自寿)》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诗人在六十岁之际,以自嘲的形式回望自己的一生,尽管经历了许多风雨,但他依然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更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诗的开头“自笑生身”便是对自己经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回忆起交游的朋友多已老去,富贵未曾到来,这些都为诗歌增添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然而,诗人在充满感慨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尽管年岁已高,他的“壮心一点,犹自依然”显示出他对理想的坚持与不屈。这种精神贯穿了整首诗,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我的认同。
通过“新阳又长天边”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种新的开始,象征着希望与可能性。最后,诗人选择隐居、读书、煮茶,以此来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这种哲学不仅反映了个人的选择,也折射出对当时社会繁华的否定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笑生身,历事以来,垂六十年:自嘲自己经历的六十年,表达了对人生的沉思。
- 仿浮沈闾里,半非识面:生活的浮沉让人难以认清面孔,交往的朋友多已疏远。
- 富贵不来,少年已去:富贵没有到来,青春已经消逝,感叹时光流逝。
- 虽然是,壮心一点,犹自依然:尽管如此,心中仍有壮志,表现出积极的生活态度。
- 新阳又长天边:象征新的开始,期待未来。
- 人指似山间诗酒仙:指人们对诗酒的指点,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算胸次崔嵬,不胜百榼:对自我能力的自谦,胸怀虽大,奈何能力有限。
- 隐几杖藜,相耕听诵:选择隐居,耕种和读书,追求内心的安宁。
- 余何事,但读书煮茗,日晏高眠:最终选择悠闲自在的生活,享受生活的简单。
修辞手法
- 对比:年轻与年老的对比,富贵与平淡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将时间与岁月拟人化,表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象征:新阳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隐居则象征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人生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诗人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望,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尽管年华已逝,诗人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人生的哲理与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阳: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 诗酒仙:象征着悠然自得、自在的生活。
- 杖藜:象征隐居生活的安逸与简单。
- 读书煮茗:象征对知识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熊禾所描述的年纪为多少岁?
A) 五十
B) 六十
C) 七十
D) 八十 -
诗中提到的“富贵不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无奈
C) 快乐
D) 忧伤 -
诗人最后选择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A) 旅行
B) 读书煮茗
C) 追求名利
D) 社交应酬
答案
- B) 六十
- B) 无奈
- B) 读书煮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比较熊禾的《沁园春(自寿)》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熊禾更注重个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对生活的放纵。两首诗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人生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