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戍上元後和昌英叔李花》

时间: 2025-01-19 21:26:22

春暖何缘雪压山,香来初认李花繁。

露酣月药苍茫外,梅与山礬伯仲间。

剩雨残风底无赖,明朝後日不堪看。

泥深小忍春游脚,犹遣青童去一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丙戍上元後和昌英叔李花
作者:杨万里

春暖何缘雪压山,
香来初认李花繁。
露酣月药苍茫外,
梅与山礬伯仲间。
剩雨残风底无赖,
明朝後日不堪看。
泥深小忍春游脚,
犹遣青童去一攀。

白话文翻译:

春天温暖,为什么雪还压在山上呢?
花香四溢,才刚刚认出李花的繁盛。
露水醉人,月光如药,苍茫的景色在外,
梅花与山上的矿石相互争辉。
剩下的雨和残风让我感到无奈,
明天和后天的景色令人不堪忍受。
泥土深厚,小心翼翼地不敢春游,
还是让青少年去攀爬一番。

注释:

  • 何缘:为何,为什么。
  • 香来:花香扑鼻而来。
  • 露酣:露水像喝醉一样,形容露水的丰盈。
  • 月药:月光如药,形容月光清冷明亮。
  • 伯仲间:比喻梅花与山矿的美丽相互辉映。
  • 无赖:无可奈何。
  • 小忍:小心忍耐。
  • 青童:年轻的孩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社会时事和个人经历。

创作背景
《丙戍上元後和昌英叔李花》是杨万里在上元节后写的一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及对李花的赞美。诗中融入了对春天气候变化的感慨,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春天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开篇的“春暖何缘雪压山”,既表现了春天的温暖与雪的残留形成的对比,也暗示了自然界的不确定性。这种对比引发了读者对春天的期待和思考。接下来的“香来初认李花繁”,将读者的目光引向李花,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诗中“露酣月药苍茫外”描绘了春夜的宁静与美丽,月光如药一般清冷,给人一种恬淡的感觉,仿佛自然的药方,治愈着人们的心灵。而“梅与山礬伯仲间”则将梅花与矿石作比较,突显了自然的多样性和丰富的美感。

然而,诗的最后几句却转向了内心的无奈与困扰,表现出对气候变化的无力感和对春游的期待。泥深的小路让诗人感到踌躇,但即便如此,仍然希望年轻的青童能够去探索那片美丽的春色。这种矛盾的情感让整首诗更具层次感,也使得读者在欣赏春花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心中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暖何缘雪压山:春天温暖的气候为何还让雪压着山头,表现了自然变化的奇特与不规律。
  2. 香来初认李花繁:花香扑鼻而来,方才意识到李花开得如此繁盛,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3. 露酣月药苍茫外:露水如醉,月光如药,苍茫的外景给人以清新之感。
  4. 梅与山礬伯仲间:梅花与山矿相映成趣,突显自然之美。
  5. 剩雨残风底无赖:余下的雨和风让人感到无奈,表现对天气的无力感。
  6. 明朝後日不堪看:对未来的景象感到不堪忍受,流露出忧虑。
  7. 泥深小忍春游脚:泥土深厚,小心翼翼地不敢春游,反映出对春游的期待与无奈。
  8. 犹遣青童去一攀:仍然让年轻的孩子去攀登,表现出对美好春天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药”比喻月光的清冷。
  • 对仗:如“梅与山礬伯仲间”,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露酣”让露水充满生动的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命运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 李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幸福的生活。
  • 露水:象征清新、纯洁。
  • 月光:象征宁静与思考。
  • 梅花:代表坚韧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 A. 梅花
    B. 李花
    C. 桃花

  2. 诗人对未来的天气感到什么? A. 期待
    B. 无奈
    C. 兴奋

  3. “露酣月药苍茫外”中的“月药”指的是什么? A. 月光
    B. 药物
    C. 露水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桃花源记》:陶渊明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夜喜雨》相比,杨万里的这首诗更关注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杜甫则更多地描绘了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两者共同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但风格和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