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1-04 11:49:56

岁序潜移悄自惊,江村物色又全更。

蚕初作茧桑都老,豆欲行藤架已成。

云易幻,水难停,百年销得几瞢腾。

疏棂小几茫茫坐,翻尽残书眼翳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作者: 刘永济〔清代〕

岁序潜移悄自惊,江村物色又全更。
蚕初作茧桑都老,豆欲行藤架已成。
云易幻,水难停,百年销得几瞢腾。
疏棂小几茫茫坐,翻尽残书眼翳生。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岁月悄然流逝,令人感到惊讶,江边村庄的景物也在悄然变化。蚕开始结茧,桑树也已老去,豆子准备攀爬的藤架已经生长完成。云彩容易变幻,但河水却难以停留,百年之间又能消逝多少光阴?我在小几旁孤坐,翻阅着残存的书籍,眼前的光景愈发模糊。


注释

  • 岁序:年岁的更替,指时间的流逝。
  • 潜移:悄然变化,不易察觉的变化。
  • 蚕初作茧:指蚕开始结茧,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变迁。
  • 桑都老:桑树已经年老,暗示时间的无情。
  • 豆欲行藤架已成:豆类植物即将攀附藤架,象征着生长与繁衍。
  • 云易幻:云彩变化容易,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 水难停:水流不易停留,暗喻时间的不可逆转。
  • 百年销得几瞢腾:百年间消逝了多少时光,令人感伤。
  • 疏棂小几:小桌子,窗棂疏落。
  • 翻尽残书:翻阅尽是残破的书籍,象征对知识的渴求与时间的流逝。
  • 眼翳生:眼前的景象模糊,暗示视力的衰退与对过往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永济,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30年,卒于1795年。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著称,情感细腻,善于抒发个人情怀和对自然的观察。其作品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鹧鸪天》是刘永济在晚年所作,正值人生的回顾期,诗人通过对岁月流逝、自然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时间的珍视。


诗歌鉴赏

《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怀与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开篇“岁序潜移悄自惊”一句,便引入了时间的主题,岁月如流水般悄然流逝,让人感到惊讶。接着,诗人通过江村的物色变化,描绘了自然和人事的无常。蚕和桑树的关系,以及豆和藤架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生生不息。

在后半部分,诗人用“云易幻,水难停”来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云彩的变幻和河水的流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转的。诗的最后两句,诗人以自身的孤独与沉思作为结尾,疏棂小几旁的独坐,翻阅残书,恰似对往昔的追忆。整首诗在抒情中蕴含了哲理,引发读者对人生、时间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岁序潜移悄自惊:岁月如梭,潜移默化中让人惊讶。
  2. 江村物色又全更:江边村庄的景物也在悄然变化。
  3. 蚕初作茧桑都老:蚕开始结茧,桑树也已老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4. 豆欲行藤架已成:豆类植物即将攀附的藤架已经搭建完成。
  5. 云易幻,水难停:云彩变化容易,但水流却难以停留。
  6. 百年销得几瞢腾:百年间消逝了多少时光,令人感伤。
  7. 疏棂小几茫茫坐:我在小几旁孤坐,四周显得茫然。
  8. 翻尽残书眼翳生:翻阅尽是残破的书籍,眼前的景象愈发模糊。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云易幻,水难停”比喻人生的无常。
  • 对仗:全诗多处运用对仗,例如“蚕初作茧,桑都老”。
  • 排比:通过排比的方式描绘自然的变化和人生的感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变化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岁序:象征时间的流逝。
  • 江村:代表自然与生活的结合。
  • 蚕与桑:象征生命的轮回和成长。
  • 云与水:象征人生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
  • 小几与残书:象征诗人的孤独与对知识的渴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鹧鸪天》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刘永济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江村物色又全更”是什么意思?

    • A. 江村的景物改变
    • B. 江村的居民增加
    • C. 江村的天气变化
    • D. 江村的历史变迁
  3. “云易幻,水难停”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生命的短暂
    • B. 自然的美丽
    • C. 人际关系
    • D. 诗人的孤独

答案

  1. C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鹧鸪天》均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鹧鸪天》则更关注自然与人生的变化。
  • 《登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鹧鸪天》中的人生哲思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刘永济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以上是对《鹧鸪天》的全面解析和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