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贾岛》

时间: 2024-09-19 21:28:44

生为明代苦吟身,死作长江一逐臣。

可是当时少知已,不知知己是何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伤贾岛
作者: 张蠙 〔唐代〕

生为明代苦吟身,
死作长江一逐臣。
可是当时少知已,
不知知己是何人。

白话文翻译:

我生前为明代的苦吟者,
死后却如同长江的一名追随者。
当年真心知己少之又少,
而我又怎能知道,知己究竟是何人呢?

注释:

  • 逐臣:被追随的臣子,表示对权势的追逐或依附。
  • 知己:能够理解自己的人,知音。
  • 明代:此处指的是作者所处的历史时期,含有对明代文学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蠙,字子华,唐代诗人,以其苦吟和对文学的坚持而著称。他的诗风深受后世推崇,常表达个人的孤独和对知音的渴望。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张蠙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思考和对知己的渴望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文学的热爱。

诗歌鉴赏:

《伤贾岛》是张蠙对自己一生的沉思,诗中表达了他对文学的追求和对知己的渴望。开头两句通过对生与死的对比,体现了诗人从生前的苦吟到死后成为长江逐臣的落寞感。这里的“明代苦吟身”,不仅是对自身命运的感叹,也是对时代的无奈。长江作为一种象征,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人自比于长江中的逐臣,流淌而去,仿佛是对自己一生的无奈接受。

后两句则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知己的渴望和对人生孤独的感慨。他在回忆过去时,感到可贵的知己实在太少,而他对知己的真正理解又是如此渺茫。这种对知音难觅的惋惜,既体现了个人的孤独,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人际关系的疏离。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凝练,情感上深邃而复杂,展示了唐代诗人对人生的反思以及对文化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生为明代苦吟身:诗人自述生前的身份,强调了他追求文学的艰辛。
    • 死作长江一逐臣:比喻死亡后自己如同江水中的追随者,暗示了对名利的放下。
    • 可是当时少知已:反映出自己在世时与知己相遇的稀少。
    • 不知知己是何人:自问知己的身份,表现了对理解和共鸣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长江一逐臣”,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无奈。
    • 对仗:全诗用词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强调了知己的稀缺和个人内心的孤独,反映了作者对文学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长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代表着历史的浩瀚与个人的渺小。
  • 知己:象征理解与共鸣,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蠙所处的历史时期是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元代
  2. 诗中“逐臣”指的是什么?

    • A. 忍耐者
    • B. 追随者
    • C. 统治者
    • D. 学者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欢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满足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张蠙的《伤贾岛》相对比,李白在《夜泊牛渚怀古》中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慨,但李白的语言更加豪放,情感更加奔放。两者虽然题材相近,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却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相关诗词研究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