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南海僧游蜀》
时间: 2025-01-06 07:52: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南海僧游蜀
作者: 张蠙 〔唐代〕
真修绝故乡,一衲度暄凉。
此世能先觉,他生岂再忘。
定中船过海,腊后路沿湘。
野迥鸦随笠,山深虎背囊。
瀑流垂石室,萝蔓盖铜梁。
却后何年会,西方有上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僧人离开故乡,前往蜀地的情景。他心中向往真修,远离尘俗,身着简单的僧衣,渡过温暖的季节。既然在世间能够先觉,来世又怎能忘记?他在宁静中坐船过海,腊月之后沿着湘江而行。野外的鸦雀随他的小斗笠而飞,深山中的虎也背着行囊。瀑布水流从石室中倾泻而下,藤蔓覆盖在铜梁之上。将来我们还会再相会吗?西方的那座大房子里,又会有谁在等待?
注释:
- 真修:指真正的修行,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智慧。
- 一衲:一身简单的僧衣。
- 先觉:指在世间早有觉悟的人。
- 定中:指心境宁静,专注的状态。
- 腊后:指腊月之后。
- 野迥:指野外空旷的地方。
- 虎背囊:形容山深,可能是带着行囊的感觉。
- 瀑流:指瀑布。
- 铜梁:指古代建筑的一种,可能暗指某种文化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僧人出游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思考,反映了当时僧侣生活的状态和对修行的追求。
诗歌鉴赏:
《送南海僧游蜀》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自然意象的诗。诗中通过对僧人出游的描绘,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首句“真修绝故乡”点明了僧人的修行之路是对尘世的告别,接着用“温暖的季节”来衬托出他内心的平静与从容。诗的中间部分,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如“野迥鸦随笠”、“山深虎背囊”等,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远境界的向往。最后,诗以“西方有上房”作结,留给读者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相聚的渴望,仿佛在暗示修行者与世俗的牵绊和与理想的奋进。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真修绝故乡:强调了修行者远离故乡,追求真修。
- 一衲度暄凉:用简单的僧衣渡过温暖的季节,体现出修行的简朴。
- 此世能先觉:在这个世界能够觉悟的人,表明修行的智慧。
- 他生岂再忘:暗示来世不会忘记今生的修行。
- 定中船过海:心境平和,坐船渡海,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 腊后路沿湘:冬末春初,行走在湘江边,增添了旅途的情感。
- 野迥鸦随笠:描绘了随行的自然景观,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 山深虎背囊:形容自然环境的险峻与修行者的坚韧。
- 瀑流垂石室:自然景象的描写,突显诗的意境。
- 萝蔓盖铜梁:描绘了静谧而充满生命气息的环境。
- 却后何年会:对未来相聚的思考,带有哲理性。
- 西方有上房:暗示着理想之地的存在,给人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深虎背囊”,形象地描绘了山的险峻。
- 对仗:诗句中多处使用对仗,使诗歌更加整齐、和谐。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递出修行者的内心感受和哲理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僧人的旅途,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对修行的执着以及对未来的希冀,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乡:象征着怀念和根基。
- 僧衣:代表着修行和追求。
- 湘江:象征着旅途和自然之美。
- 鸦、虎:自然生命的象征,表现出强烈的生命力和自由。
- 瀑流、萝蔓:自然景观的美,体现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真修绝故乡”是什么意思?
- A. 追求真理,远离故乡
- B. 喜欢故乡
- C. 认为故乡不好
- D. 向往城市生活
-
“腊后路沿湘”描写了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冬天的寒冷
- C. 夏天的炎热
- D. 秋天的丰收
-
诗的最后一句“西方有上房”暗示了什么?
- A. 未来的重逢
- B. 过去的回忆
- C. 现在的生活
- D. 忘记故乡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张蠙与王维在意象描写上有相似之处,王维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观,表达内心情感。张蠙的诗则更注重哲理的思考,表现出对修行的执着和超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