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郑仁表
作者: 张蠙 〔唐代〕
春雷醉别镜湖边,
官显才狂正少年。
红烛满汀歌舞散,
美人迎上木兰船。
白话文翻译
在春雷的轰鸣中,我在镜湖边与郑仁表依依惜别,他正值年轻气盛之时,才华横溢。湖边的红烛映照着歌舞,热闹的气氛渐渐散去,美人们纷纷迎上了木兰船。
注释
- 春雷:春天的雷声,象征春天的来临和生机。
- 醉别:在欢快的气氛中告别,醉意未消。
- 镜湖:湖面如镜,象征宁静与美丽。
- 官显:指有地位或权势的人。
- 才狂:形容人年轻且才华横溢,意气风发。
- 红烛:指宴会或庆祝活动中点燃的烛火,象征热闹。
- 汀:水边或小洲。
- 木兰船:一种船,通常用来承载女子,象征柔美与温婉。
典故解析
“镜湖”可能指代历史上著名的湖泊,象征着美丽与宁静,而“美人迎上木兰船”则可能引申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蠙,字君文,唐代诗人,以描写山水和抒发情感见长,作品多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季,正值春暖花开,作者在与朋友郑仁表告别之际,感受到春雷的轰鸣和青春的气息,情感交织,抒发出对友谊的珍惜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别郑仁表》是一首充满青春气息的送别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出春日的美好与离别时的惆怅。开头的“春雷醉别镜湖边”,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象,更渗透出一种欢快的氛围,仿佛春天的到来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而“官显才狂正少年”则突出了郑仁表的年轻与才华,令人感受到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随着诗句的推进,红烛和歌舞的描绘使得整个场景愈发热闹,“红烛满汀歌舞散”传达出一种欢庆的气氛,然而随之而来的“美人迎上木兰船”又让人意识到离别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整首诗在欢快与惆怅之间游走,充分展示了青春的张扬与短暂,友谊的珍贵与离别的苦涩。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雷醉别镜湖边:春雷轰鸣的季节里,诗人在镜湖边与朋友依依惜别,生动描绘了离别的情景。
- 官显才狂正少年:郑仁表正值意气风发的年纪,才华横溢,给人以希望和动力。
- 红烛满汀歌舞散:湖边的红烛映照出热闹的景象,歌舞的乐声渐渐散去,暗示着欢乐的结束。
- 美人迎上木兰船:美丽的女子纷纷前来迎接,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把离别的场景比作春雷,增强了感情的表现力。
- 对仗:如“官显才狂”与“美人迎上”,形成了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的赞美,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 春雷:象征新生与希望,预示着未来的美好。
- 镜湖:代表宁静和美丽,构建出诗歌的优美背景。
- 红烛:热闹的象征,映照着告别时的欢快氛围。
- 木兰船:象征女性的美丽与柔情,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镜湖”象征什么? A. 宁静和美丽
B. 纷争和痛苦
C. 节日的热闹 -
“红烛满汀”中的“红烛”代表着什么? A. 离别的悲伤
B. 热闹的庆祝气氛
C. 孤独的思念 -
诗中哪个意象引申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A. 春雷
B. 木兰船
C. 镜湖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张蠙的《别郑仁表》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者都表现了告别的情感,但张蠙更侧重于青春与友谊的珍贵,而李白则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与孤独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