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吴帅》
时间: 2024-09-19 22:11:41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别吴帅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我公四海不数人,小烦江西作好春。
落霞秋水只似旧,如何入笔事事新?
即今诸公方衮衮,一老不应闲里顿。
政缘山水太殷懃,日夜叫阍乞此身。
二天去人忽觉远,两地起公端不免。
苍生未要怨东山,未必东山当此怨。
白话文翻译:
我公在四海之内不算多,稍微叨扰一下江西的春天。
落霞和秋水就像往常一样,怎能写出新意呢?
如今各位正忙于政事,我这个老人不应该闲于此。
因为政事与山水关系太深,日日夜夜都在乞求这具身躯。
你我之间的距离渐渐远去,彼此之间的交集也难免。
苍生不应怨恨东山,或许东山并不值得这样的怨恨。
注释:
- 吴帅: 指的是一位名叫吴的人,可能是诗人送别的朋友或同事。
- 四海: 泛指天下、世界。
- 小烦: 指稍微打扰、麻烦一下。
- 衮衮: 形容众多或繁忙的样子。
- 阍乞: 乞求,在这里指的是对生活的期望与追求。
- 东山: 可能指东山再起的典故,寓意追求名利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与咏物诗。他的诗风朴实自然,语言清新,常关注社会生活和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杨万里对友人的送别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眷恋与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惆怅以及对时局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别吴帅》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送别的复杂心理。诗人以“我公四海不数人”开篇,表达了对朋友的敬重与惋惜,说明吴帅在他心中是一个不凡的人物,值得他特别的铭记。接着,诗人通过描绘“落霞秋水”的美景,传达了时光流逝与旧景重现的感慨,似乎在对比过去与现在,反映出一种无奈和对新事物的渴望。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提到“诸公方衮衮”,表现出当下社会的繁忙与不安,自己却感到无所作为,呼应了“政缘山水太殷懃”的情感,折射出对政事的深切关心与无奈。同时,诗中“苍生未要怨东山”的反思,提醒人们对社会现象的理性看待,显示了诗人对人世的深刻理解与包容心。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朋友的送别,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时间的流逝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深刻的哲理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公四海不数人: 诗人觉得吴帅在四海之内是难得的人才。
- 小烦江西作好春: 诗人对吴帅的离去感到稍微的惋惜,希望他能在江西的春天里生活得好。
- 落霞秋水只似旧: 过去的美景依然存在,但心境却因离别而变得不同。
- 如何入笔事事新: 面对旧景,感到写不出新意,表达了离别的无奈。
- 即今诸公方衮衮: 朋友们正忙于政事,显示出现实生活的繁忙。
- 一老不应闲里顿: 自己作为老人不应闲着,表达了对生活的责任感。
- 政缘山水太殷懃: 政事和山水的关系太过密切,显示出作者对生活的沉重感。
- 日夜叫阍乞此身: 每天都在渴望着生存与发展的机会。
- 二天去人忽觉远: 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彼此的距离拉远。
- 两地起公端不免: 虽然远离,但仍旧无法摆脱对彼此的关心。
- 苍生未要怨东山: 人民不应怨恨东山,反映出对政治环境的思考。
- 未必东山当此怨: 或许东山并不可怨,表现出一种理性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 “落霞秋水”用以比喻过去的美好时光。
- 对仗: 整体的句式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复: 通过反复提及的意象,增强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朋友离别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思考与对生活的责任感,传达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无奈,表现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 落霞: 象征美好与温暖的过去。
- 秋水: 表达宁静与深远的情感。
- 东山: 寓意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我公四海不数人”中的“公”指的是谁? A. 诗人
B. 吴帅
C. 朋友 -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A. 落霞
B. 秋水
C. 山水 -
诗中提到的“东山”象征什么? A. 理想与希望
B. 失落与遗憾
C. 生活的责任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by 王之涣
- 《月夜忆舍弟》by杜甫
诗词对比:
- 对比《送别吴帅》与王之涣的《送别》,两者同样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思念,但王之涣更侧重于景致的描写,而杨万里则更关注于内心的感受与对生活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