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湛》

时间: 2025-01-17 09:11:37

数家烟树里,竹湛最佳名。

茅屋经秋补,山田隔岁耕。

残阳归牧笛,零露咽虫声。

更遇村翁说,生平未入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数家烟树里,竹湛最佳名。
茅屋经秋补,山田隔岁耕。
残阳归牧笛,零露咽虫声。
更遇村翁说,生平未入城。

白话文翻译:

在几户人家的烟雾缭绕的树丛中,竹子最为出名。
茅草屋在秋天修补,山田每年都要隔年耕作。
夕阳下,牧羊的笛声回荡,露水滋润着虫鸣声。
更有一位村里的老人说道,他一生都没有进过城。

注释:

  • 竹湛:竹子生长茂盛而清新,表示这个地方竹子长得特别好。
  • 烟树:指的是冒着炊烟的树木,描绘乡村宁静的生活。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简陋但充满生活气息。
  • 隔岁耕:指的是山田每隔一年耕作,体现了农耕的传统方式。
  • 残阳:即夕阳,表示时间流逝。
  • 牧笛:牧羊人吹奏的笛子,暗示田园生活的悠闲。
  • 咽虫声:虫鸣声如同咽喉发出的声音,表现出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生平未入城:一生都没有去过城市,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超远,清代诗人,以其描绘山水田园和清新自然见长。其作品常展现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风格质朴自然。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的乡村环境中,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表现了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竹湛》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通过“数家烟树”描绘出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烟雾缭绕的树木仿佛在述说着这里的生活气息,而“竹湛”又突显了竹子的生机与活力,象征着乡村的繁荣。

接着,诗人提到“茅屋经秋补”,生动地描绘了乡村人家生活的艰辛与勤劳,茅草屋的修补不仅是对物质的关心,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山田隔岁耕”则反映了农耕的周期性与自然的规律,暗示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残阳归牧笛,零露咽虫声”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的田园宁静,牧笛声轻柔动听,虫鸣声宛如低吟,仿佛在诉说着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安宁。最后一句“生平未入城”更是道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珍视,表达了对城市喧嚣的向往与对乡村静谧的依恋。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清代农村生活的真实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乡村生活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数家烟树里:描绘出村庄的景象,烟雾缭绕的树木,形成了一幅温馨的乡村画面。
  2. 竹湛最佳名:突出竹子的美丽,暗示这个地方以竹子而闻名,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3. 茅屋经秋补:描述农村生活的务实,体现出农民勤劳的精神。
  4. 山田隔岁耕:展示耕作的传统和与自然的关系,反映农民的生活节奏。
  5. 残阳归牧笛:夕阳西下,牧羊人的笛声悠扬,营造出一种宁静的乡村氛围。
  6. 零露咽虫声:露水滋润下,虫鸣声如同低吟,表现出自然的和谐。
  7. 更遇村翁说:村里老人谈论往事,增添了生活的厚重感。
  8. 生平未入城:表达诗人对城市的疏离和对乡村生活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虫声比作低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虫声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性。
  • 对仗:句式对仗工整,使整首诗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乡村的美好生活,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珍视,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烟树:象征乡村的宁静与温暖。
  2. 竹湛:象征生机与繁荣,突出自然之美。
  3. 茅屋:象征简朴的生活,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淳朴。
  4. 残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5. 牧笛、虫声: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传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述的主要场景是: a) 城市的繁华
    b) 乡村的宁静
    c) 战场的激烈

  2. “生平未入城”意味着: a) 诗人对城市的向往
    b) 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珍视
    c) 诗人对战争的厌恶

  3. 诗中提到的“茅屋”主要象征: a) 富裕的生活
    b) 简朴而勤劳的生活
    c) 无所事事的生活

答案

  1. b) 乡村的宁静
  2. b) 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珍视
  3. b) 简朴而勤劳的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by 王维:同样描绘田园生活的诗。
  • 《静夜思》by 李白: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中杂诗》相比,超远的《竹湛》更侧重于生活细节的描绘和乡村氛围的营造,而王维的作品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两者在表现田园风光的同时,传达了不同的主题与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清代诗词选》
  2. 《中国古代诗歌常识》
  3. 《田园诗研究》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与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