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乙丑元日和闰枝》
时间: 2025-01-04 07:35: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烛影摇红 乙丑元日和闰枝
作者: 朱祖谋〔清代〕
野哭千家,闭门不恨春光浅。
年时仙仗簇朝正,瞻座香飘殿。
投老沧江卧晚。怕安排黏鸡画燕。
尽情镫火,多事屠苏,今朝心眼。
留命何年,饰巾那计流光换。
梦魂犹自点朝班,谁道长安远。
再拜鹃声咽断。倚危阑飘风鬓短。
为谁消息,爆竹东邻,青幡孤颤。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春天,许多家庭都在为故人痛哭,闭门不愿外出,尽管春光正好。新年的庆典中,仙女的队伍簇拥着皇帝,香气飘荡在殿堂。黄昏我躺在沧江边,感到老态龙钟,怕再安排那些画中的燕子。尽情点燃灯火,饮酒屠苏,今朝的心情不再如昔。留住生命还有多少年,不知道何时能换去这流光。梦中仍旧在朝班上点灯,谁说长安就远?再拜时听见杜鹃声已经断了。倚着高栏,风吹动我的短发,为谁传来消息,东邻的爆竹声,孤单的青幡随风颤动。
注释
- 野哭千家:形容在乡间,很多家庭因哀痛而哭泣。
- 仙仗:指的是皇帝的仪仗,象征着权威和尊贵。
- 屠苏:一种传统的春节饮品,象征着除旧迎新。
- 留命何年:留住生命还有多少年,感叹岁月流逝。
- 青幡:青色的旗帜,通常用于祭祀或庆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祖谋,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他的诗作多以描写生活琐事和自然景观为主,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故乡的眷恋。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旦之际,恰逢闰年,诗人通过对节日的描写,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索。
诗歌鉴赏
《烛影摇红》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元日诗,作者通过对春节的描写,传达了对故人哀悼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思。诗中的“野哭千家”开篇即引入一种悲伤的氛围,结合春光的美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在描述节日庆典时,虽然外界热闹非凡,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却不容忽视。通过“尽情镫火,多事屠苏”,展现了对欢庆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
在意象的构建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香飘殿”、“青幡孤颤”等词句,突显了节日的氛围和个人内心的孤寂,这种矛盾反映了人们在欢庆与哀痛之间的挣扎。最后一句“为谁消息,爆竹东邻,青幡孤颤”更是将这种孤独感推向了高潮,爆竹声响起,却又让人觉得无比孤单,体现了诗人在节日中的深刻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哭千家:描绘乡间的哀痛气氛。
- 闭门不恨春光浅:虽然春光美好,但因哀痛而不愿外出。
- 年时仙仗簇朝正:描绘新年盛大的仪式场面。
- 瞻座香飘殿:描写香气弥漫的皇宫殿堂。
- 投老沧江卧晚:感慨老态,躺在江边的惆怅。
- 怕安排黏鸡画燕:担心无法实现美好愿望。
- 尽情镫火,多事屠苏:尽情饮酒,庆祝新年。
- 留命何年,饰巾那计流光换:感叹生命流逝。
- 梦魂犹自点朝班:梦中仍在工作,体现对生活的责任感。
- 谁道长安远:反问长安是否真的遥远。
- 再拜鹃声咽断:再次感叹,杜鹃声已断。
- 倚危阑飘风鬓短:描绘一种孤独、无奈的心境。
- 为谁消息,爆竹东邻,青幡孤颤:思考节日中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烛影”比喻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 拟人:杜鹃声被赋予了情感,增添诗的悲伤氛围。
- 对仗:如“留命何年,饰巾那计”,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人情的冷暖,表现了在欢庆中潜藏的孤独与哀伤,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烛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脆弱。
- 青幡:象征着孤独和对故人的怀念。
- 爆竹:代表着节日的喧嚣与欢乐,但也隐含着内心的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屠苏”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饮品
C. 一种乐器
D. 一种植物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
A. 烛影
B. 青幡
C. 爆竹
D. 以上皆是 -
诗中提到的“闭门不恨春光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故人的怀念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节日的失望
答案:
- B
- D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元日》:王安石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元日》与《烛影摇红》的对比:两首诗均描写了元旦,但王安石的《元日》更偏向于欢庆的氛围,而朱祖谋的《烛影摇红》则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感慨和思索,形成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朱祖谋诗集》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