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上巳同半塘、南禅登江亭》
时间: 2025-01-19 16:00: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残墨山容,为谁青到钩帘处。荻芽平岸乳禽喧,依旧湔兰路。消送流光过羽。冷禅天丛铃碎杵。芳游何在,清角无端,吹愁如许。春尽天涯,茂园心醉思归赋。好天良夜旧东风,谁信啼鹃苦。欲采蘋花寄与。绿窗深心期又误。危阑休倚,乱掩斜阳,浮云无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山的轮廓如残墨般模糊,青翠的竹帘下,谁又在凝视呢?岸边的荻芽和乳禽喧闹,依旧是那条洗兰的路。时光如流水般过去,冷清的禅院中,天边的铃声与碎杵声相互交错。芳香的游乐何处可寻,清角悠扬无端,愁绪如同吹来的风。春天已尽,天涯茂园中我醉心思归的情怀。美好的天,良夜,旧东风,谁会相信啼鹃的苦楚?我想采摘蘋花寄给你。深藏于绿窗后的心意又一次误解。危栏不应倚靠,斜阳被浮云遮掩,数不胜数。
注释:
- 残墨山容:形容山的轮廓如同残余的墨迹一样模糊。
- 钩帘处:指竹帘的地方,形容环境的宁静。
- 荻芽:指水边的荻草的新芽。
- 湔兰路:洗兰的路,指兰花生长的地方。
- 冷禅:静谧的禅院。
- 清角:清脆的乐器声,这里指笛声。
- 茂园:繁茂的园林。
- 危阑:危险的栏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祖谋(约1680-约1730),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抒情与自然。他的诗风清新婉约,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向往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诗中隐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烛影摇红》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以“残墨山容”为引,勾勒出朦胧的山色,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接着描绘了岸边生机勃勃的荻芽与欢快的乳禽,形成了生动的对比,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然而,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情感的愁苦逐渐显露。诗中提到“芳游何在”,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下的失落感。在“春尽天涯”一句中,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结束,心中满是惆怅与思乡之情。
最后,诗人以“危阑休倚,乱掩斜阳,浮云无数”结束,意在告诫自己不要依靠那些不可靠的事物,人生如浮云般变幻无常,令人感到无奈与惆怅。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残墨山容,为谁青到钩帘处:山的轮廓如墨迹般残缺,青色的景致为谁所眷恋?
- 荻芽平岸乳禽喧,依旧湔兰路:岸边的荻草新芽与乳禽的啼鸣,依旧是那条洗兰的路。
- 消送流光过羽:光阴似水,悄然流逝。
- 冷禅天丛铃碎杵:禅院中的铃声与杵声交错,显得宁静而冷清。
- 芳游何在,清角无端,吹愁如许:美好的游乐何处可寻,笛声悠扬,愁绪随风而来。
- 春尽天涯,茂园心醉思归赋:春天已尽,心中醉思对故乡的眷恋。
- 好天良夜旧东风,谁信啼鹃苦:美好的夜晚与东风,谁会相信啼鹃的苦楚?
- 欲采蘋花寄与:想采摘蘋花寄给友人。
- 绿窗深心期又误:心意深藏于绿窗后,却又一次误解。
- 危阑休倚,乱掩斜阳,浮云无数:不应倚靠危险的栏杆,斜阳被浮云遮掩,变幻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残墨山容”,通过比喻表现山色的朦胧。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如“吹愁如许”。
- 对仗:如“芳游何在,清角无端”,增强语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日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基调是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自然的恒久与变化。
- 荻芽:代表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铃声:象征宁静与禅意。
- 蘋花:象征对友人的思念与寄托。
- 浮云:象征人生的无常与变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残墨山容”是形容什么?
- A. 清晰的山景
- B. 朦胧的山色
- C. 高耸的山峰
- D. 直立的树木
-
填空题:诗中提到“芳游何在”,表达了对____的怀念。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春尽天涯”是在表达对春天的欣喜。(对/错)
答案:
- B
- 美好时光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历史的沉痛与忧国之情。
- 《山中杂诗》:展现了山水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平和,情感基调与《烛影摇红》相对。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指南》
- 《朱祖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