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四首 其四》
时间: 2025-01-19 15:33: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鹤怨猿惊,访邻寻里都非旧。
款门溪竹一枝无,莫问堂前柳。
梁燕移巢去久,土花斑苍苔半亩。
煮茶院落,烧笋光阴,几时能又。
卷尽荷钱,拗莲作寸还伤藕。
不如蒲苇早飘零,却待秋风后。
那更当歌对酒,算空留千金敝帚。
向人青眼,只有西山,倚栏窥牖。
白话文翻译
鹤在哀怨,猿在惊叫,去拜访邻居,寻找的地方已不再是旧时的模样。
门口的溪边竹子已经没有一枝了,别再问堂前的柳树。
梁上的燕子早已迁走,地上的花斑斑驳驳,苔藓覆盖了一亩土地。
在院落里煮茶,烧些笋子,光阴何时才能再回到从前?
把荷钱卷尽,把莲花拗成寸段还伤了藕。
不如早些像蒲苇那样随风飘零,何必等到秋风来临。
更何况此时应当对酒唱歌,算是空留千金的破扫帚。
向别人投去青睐的眼光,只有西山在目,倚栏眺望窗外。
注释
- 鹤怨猿惊:鹤发出哀怨的叫声,猿猴受到惊吓。
- 款门:指开阔的门。
- 溪竹:溪边的竹子。
- 莫问:不要询问。
- 梁燕:指燕子在梁上筑巢。
- 土花:指地上长出的花。
- 煮茶院落:在院子里泡茶。
- 烧笋:烧制竹笋。
- 卷尽荷钱:形容把荷叶卷成钱状。
- 拗莲作寸:把莲花折成小段。
- 蒲苇:蒲草和芦苇。
- 秋风:指秋天的风。
- 千金敝帚:形容即使是破旧的扫帚也有千金的价值。
- 青眼:指青睐的眼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项鸿祚(1646—1716),字子文,号澹斋,浙江人。清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以情感真挚和意象丰富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社会变迁带来的孤独与失落,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变迁的深刻体悟。开头两句“鹤怨猿惊”即刻营造出一种寂寞和哀伤的氛围,接着通过“访邻寻里都非旧”的叙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诗中提到的“款门溪竹一枝无,莫问堂前柳”,则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失落,似乎那曾经熟悉的环境已不复存在,令人感到惋惜。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煮茶院落,烧笋光阴”,将个人的日常生活与时间的流逝结合在一起,诗人对时光的渴望与无奈感同样令人动容。特别是“卷尽荷钱,拗莲作寸还伤藕”的句子,既展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又隐含着对现实的无奈与伤感。
最后的“向人青眼,只有西山,倚栏窥牖”,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眺望,诗人寄情于西山,似乎在向往一种宁静与归属。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体现了清代诗人对生活深切的观察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鹤怨猿惊:象征孤独与不安。
- 访邻寻里都非旧:对过去的怀念与现实的失落形成对比。
- 款门溪竹一枝无:强调环境的改变与失落。
- 莫问堂前柳:不愿再追溯过往的美好。
- 梁燕移巢去久:暗示亲近的人已离去。
- 土花斑苍苔半亩:自然的衰败与荒凉。
- 煮茶院落,烧笋光阴:日常生活的平淡与流逝。
- 几时能又:对时间的渴望与无奈。
- 卷尽荷钱,拗莲作寸还伤藕: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现实的伤害。
- 不如蒲苇早飘零:宁愿早些放下。
- 却待秋风后:期待变迁后的宁静。
- 那更当歌对酒:面对现实的无奈。
- 算空留千金敝帚: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存在也有其价值。
- 向人青眼,只有西山:期望与归属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无常比作自然的变化。
- 拟人:通过鹤、猿的情感传达人的孤独与痛苦。
- 对仗:句式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亲密关系的怀念以及对生活中孤独感的反思,体现出一种深邃的哲思与情感的细腻。
意象分析
- 鹤与猿:象征孤独与惊恐。
- 溪竹:代表自然的清幽与生命的脆弱。
- 堂前柳:怀旧与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 西山:象征宁静与归属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鹤怨猿惊”意指什么?
- A. 自然的安宁
- B. 孤独与不安
- C. 生活的美好
答案:B
-
“卷尽荷钱”这句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期待未来
- B.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无奈
-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西山”象征什么?
- A. 现实的纷扰
- B. 归属与宁静
- C. 人生的无常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项鸿祚与李白的对比:两位诗人都在作品中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而项鸿祚则更显细腻与沉思。
参考资料
- 《清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项鸿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