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慢》
时间: 2025-01-03 04:20: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探春慢
作者:袁克文
小院春流,曲房香转,十二银屏如昼。
旧恨眉消,新愁梦结,又到看花时候。
听绕帘莺语,尽抵得笙歌吹奏。
也应记取宵寒,东风摧换清漏。
堪忆去年人瘦,但玉镜成非,画阑依旧。
觅语回肠,迎姿送目,欢恨够人消受。
暗识情如水,正不断欲平还皱。
薄幸谁知?啼痕空染襟袖。
白话文翻译
春天在小院中流淌,香气在曲房中弥漫,像白昼般明亮的十二块银屏映照着。往日的仇恨已然淡去,但新愁却在梦中缠绕,又到了赏花的时节。听那黄莺在帘外欢唱,仿佛笙歌的乐声。也应该记得过去寒夜的凉意,东风把清漏的时光悄然改变。想起去年的那个人如今瘦弱不堪,只有那面玉镜已不再如昔,画栏依旧在。寻找着言语让人心痛,迎接着姿态与目光,欢愁与恨意足以让人承受。暗暗知道这情感如水,正不断地想要平复却又反复起伏。谁能理解我的薄幸?泪痕空留在衣襟袖口。
注释
- 小院春流:形容春天的气息在小院中流动。
- 曲房:指房屋的曲折部分,暗示了环境的幽静和温馨。
- 十二银屏:可能指的是房间中的装饰,象征着光明与富丽。
- 旧恨眉消:指过去的怨恨已消散。
- 新愁梦结:新产生的忧愁在梦中缠绕。
- 莺语:指黄莺的歌声,象征春天的活力。
- 薄幸:指无情或不幸的命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克文(约1680—约1755),字君甫,号梅溪,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其词风细腻,常用柔美的词句描绘春日的景色与个人的心情。
创作背景
《探春慢》创作于清代,作者可能在春天的某个时节,经历了感情的波折与思念,借春天的景象抒发内心的情感与忧愁。
诗歌鉴赏
《探春慢》是袁克文通过优美的词句描绘春天的意象,同时也表现了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以“小院春流,曲房香转”描绘了一个春意盎然的场景,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旧恨虽消逝,新愁却在潜藏,展现出一种对往昔情感的怀念与对新忧愁的无奈。诗中通过“听绕帘莺语,尽抵得笙歌吹奏”的描写,体现了春天的美好与音乐的和谐,然而“暗识情如水,正不断欲平还皱”则透露出内心情感的波动,仿佛春天的美景也无法掩盖内心的悲苦。最后一句“啼痕空染襟袖”,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示了孤独与失落。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结合深刻的人生感悟,展现了袁克文词风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院春流,曲房香转:描绘了春天流动的气息和房间内香气的弥漫,营造了春日的氛围。
- 旧恨眉消,新愁梦结:表达过去的怨恨已经消失,但新的忧愁却在梦中不断缠绕。
- 听绕帘莺语,尽抵得笙歌吹奏:生动描绘了春天黄莺的歌唱与笙歌的和谐,渲染了春日的欢快。
- 也应记取宵寒,东风摧换清漏: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春夜的寒冷,东风悄然改变了时间的流逝。
- 堪忆去年人瘦,但玉镜成非,画阑依旧:回忆去年的情景,虽人已消瘦,唯有镜子与栏杆依然如故。
- 觅语回肠,迎姿送目,欢恨够人消受:在言语中寻找情感的寄托,形象地描绘出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情感。
- 暗识情如水,正不断欲平还皱:隐约感受到情感如水般流动,试图平复却又起伏不定。
- 薄幸谁知?啼痕空染襟袖:感叹无人理解自己的薄幸,泪痕留在衣袖上,表示内心的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情如水”,将情感比作水流,形象生动。
- 拟人:如“莺语”,使黄莺的歌声更加富有生机与情感。
- 对仗:整首词多处运用对仗,如“旧恨眉消,新愁梦结”,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往昔情感的追忆,展示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忧愁交织成的复杂情感,体现了孤独、思念与情感的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着生机、希望与新生。
- 莺:代表春天的活力与欢愉。
- 玉镜:象征着过去的美好与现实的失落。
- 泪痕:表达了内心的悲伤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旧恨眉消,新愁梦结”表达了什么? A. 旧怨消失,新愁产生
B. 旧怨与新愁都存在
C. 没有怨恨和愁苦 -
“薄幸谁知”中的“薄幸”指的是什么? A. 不幸的命运
B. 轻薄的感情
C. 轻松的生活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描绘了春天与人情的变迁。
- 《春江花月夜》:描绘春天与情感的结合,情感细腻且富有哲理。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探春慢》:两者都描绘春天的美丽与人情的复杂,但《春江花月夜》更注重描写自然景观,而《探春慢》则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传》
- 《袁克文诗文集》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