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绰约人如玉》
时间: 2025-01-19 17:40: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绰约人如玉
作者: 韩玉 〔宋代〕
绰约人如玉。试新妆娇黄半绿,汉宫匀注。
倚傍小阑闲伫立,翠带风前似舞。
记洛浦当年俦侣。罗袜尘生香冉冉,
料征鸿微步凌波女。惊梦断,楚江曲。
春工若见应为主。忍教都闲亭邃馆,
冷风凄雨。待把此花都折取。
和泪连香寄与。须信道离情如许。
烟水茫茫斜照里,是骚人九辨招魂处。
千古恨,与谁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如玉般柔美的女子,尝试着用新妆打扮自己,妆容娇艳而又有些青涩,仿佛是汉宫的妆容。她倚靠在小栏杆上,悠闲地伫立,翠绿的衣带在风中轻轻舞动。
我想起在洛浦时光中,曾与她的伴侣相识,那时她的罗袜在尘土中留下了香气,仿佛是那轻盈的鸿雁踏波而行的女子。梦境被惊醒,楚江的曲调依然在耳边回响。
如果春天的工匠见了她,应该会为她制作最美的服饰。可我却忍不住让她在这冷风凄雨的闲亭深馆里,等待着将这花都折下。
我会和泪水一同寄送香气给她。必须相信离愁别绪如此深重,在这烟水茫茫、斜阳照耀的地方,是文人骚客寻魂的所在。
这千古的遗恨,究竟应该与谁倾诉?
注释:
- 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雅。
- 汉宫匀注:指汉代宫廷女子的妆容,意为妆容精致。
- 倚傍小阑:指依靠在小栏杆上。
- 罗袜尘生香冉冉:形容女子走动时,袜子碰到尘土,散发出香气。
- 征鸿:指鸿雁,象征远行。
- 楚江曲:指楚地的音乐,可能暗指愁苦的情感。
典故解析:
- 洛浦:指的是洛水边,古代名胜,常常作为诗歌中怀旧或思恋的背景。
- 汉宫:汉代宫廷,象征女子的美丽和优雅,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妆容和风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玉,宋代著名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精致的词句著称,擅长描写爱情和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描绘爱情与生活之美的兴盛时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贺新郎·绰约人如玉》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深深打动人心。整首词以“绰约人如玉”开篇,立刻让人感受到一种优雅而又柔美的氛围,描绘出一位女子的美丽与妆容。词中通过对比与联想,表现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词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如“倚傍小阑闲伫立,翠带风前似舞”,让人仿佛看到了女子轻盈的身姿,心中的怜惜与向往油然而生。而“罗袜尘生香冉冉”则进一步加深了对她的记忆,寓意着温柔与细腻。随之而来的“惊梦断,楚江曲”则引导着读者进入一种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现了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与不舍。
整首词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复杂而深沉的离愁,尤其是在“须信道离情如许”这一句,强调了离别带来的无奈与痛苦,令人倍感心酸。最后以“千古恨,与谁语”收尾,既是对历史的感慨,也是对自身孤独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词人对爱的无尽思考与探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绰约人如玉”:形容女子优雅美丽。
- “试新妆娇黄半绿,汉宫匀注”:描绘她妆容的妩媚与精致。
- “倚傍小阑闲伫立,翠带风前似舞”:女子的姿态优雅,似在舞动。
- “记洛浦当年俦侣”:追忆往昔在洛浦的情景。
- “罗袜尘生香冉冉”:形容女子走动时的轻盈与香气。
- “惊梦断,楚江曲”:梦醒时的无奈与愁苦。
- “春工若见应为主”:希望春天的工匠为她制作美丽的衣服。
- “忍教都闲亭邃馆,冷风凄雨”:在冷清的环境中等待。
- “待把此花都折取”: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须信道离情如许”:强调离别情感的深重。
- “烟水茫茫斜照里”:描绘出迷蒙的景象。
- “千古恨,与谁语”:对遗恨的无奈与孤独感叹。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绰约人如玉”,通过比喻提升了女子的美感。
- 拟人:如“翠带风前似舞”,使得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感。
- 对仗:词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词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忆,同时也反映了离别带来的痛苦和无奈,展现了词人对情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绰约:代表优雅与美丽,象征着理想的爱情。
- 罗袜:象征着女子的柔美与轻盈。
- 楚江曲:暗示着愁苦与怀念,连接了过去与现在的情感。
- 烟水茫茫:象征着迷茫与思念,营造出一种离愁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绰约人如玉”主要描绘的是: A. 一位男子
B. 一位优雅的女子
C. 自然风光 -
“惊梦断,楚江曲”这句主要表达了: A. 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B. 对离别的无奈
C. 对春天的向往 -
词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描绘女子的妆容?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风格更为细腻与柔和。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表达的情感更加悲凉,侧重于离愁别恨的深重。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韩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