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撑肠拄肚总聱牙,汉室龙兴发乍华。
掌故不来光影暮,尚书再火伏生家。
白话文翻译:
撑着肚子,捏着腮帮,口齿不清,汉朝的兴起好似昙花一现。
历史故事未能再现光华,尚书的火焰又在伏生的家中燃起。
注释:
字词注释:
- 撑肠拄肚:形容人肚子痛或吃得太饱,影响说话。
- 聱牙:嘴巴发音不清,含糊不清。
- 汉室:指汉朝,历史上著名的王朝。
- 龙兴:形容王朝兴起的景象。
- 掌故:历史故事。
- 光影暮:光辉的历史已经过去。
- 尚书:指《尚书》,古代经典之一,记录古代历史和政治。
- 伏生:指伏生,汉代著名的儒家学者,注重传承和解释经典。
典故解析:
- 汉室龙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龙兴意味着王朝的兴起,代表了一种历史的辉煌。
- 尚书再火:伏生为《尚书》的重要传承者,他的努力使得这部经典得以再度发光发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其诗风多受前人影响,常寄情于历史,诗作中常体现对古代文化的思考和追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儒家文化复兴之际,诗人借历史人物伏生的故事,表达对古代文化传承的关注及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诗歌鉴赏:
《咏史上·伏生》通过对伏生和汉室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开头的“撑肠拄肚”,形象地描绘了人因饱食而无法流畅言语的状态,暗示了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珍贵的故事却被遗忘,无法清晰地传达。这种状态的描写,既是对自身的困扰,也象征了对历史的无奈。
接着提到“汉室龙兴”,这句不仅强调了汉朝的辉煌,还暗示了历史的短暂与瞬息万变。诗中的“光影暮”则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与惋惜,历史的光芒似乎在渐渐消逝。
最后一句“尚书再火伏生家”,突出了伏生作为文化传承者的重要性,似乎在呼唤人们对经典的重视和对文化根基的坚守。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咏叹,更是对文化传承的深切期盼,表现出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后世的期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撑肠拄肚总聱牙:描述一种身体不适的状态,似乎在表达一种困扰和无奈。
- 汉室龙兴发乍华:借用汉朝的兴起,象征着历史的辉煌和短暂,暗含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 掌故不来光影暮:强调历史故事的消逝,过去的辉煌已不复存在。
- 尚书再火伏生家:伏生的努力使经典再度焕发光彩,表达对文化传承者的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的光辉比作光影,强调其短暂和易逝。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展开,表达了对古代辉煌的感慨以及对未来文化传承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肚:象征着内心的困扰和对历史的无奈。
- 光影:历史的辉煌和消逝,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淡化。
- 尚书:代表着文化和知识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撑肠拄肚”在诗中意指什么?
A. 吃得太饱
B. 肚子饿
C. 身体健康
D. 心情愉快 -
诗中提到的“汉室龙兴”主要表达的是?
A. 汉朝的衰落
B. 汉朝的兴起
C. 汉朝的文化
D. 汉朝的地理 -
“尚书再火”中的“火”象征着什么?
A. 战争
B. 文化的复兴
C. 财富
D. 生活的艰难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陈普的这首《咏史上·伏生》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后者则表现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两首诗都对历史有深刻的反思,但表现的情感基调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汉代文化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