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史下·何无忌
作者: 陈普 〔宋代〕
怀恩马柳志何卑,
挟恨东堂德愈衰。
犹有豫章苏武节,
不惭京口协谋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诗中提到怀恩马柳,表现出对那些在历史上有过功绩,但后来遭受冷落的人的同情;提到东堂,暗示一些有权势的人已失去德行;苏武的节操则代表了忠诚和坚守信念的精神;最后一句则表明,作者并不以自己的行为为惭愧,反而参与当时的政治谋划。
注释
字词注释
- 马柳:指马援和柳宗元,二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忠臣。
- 挟恨:怀有怨恨。
- 东堂:指权臣的居所,象征权势。
- 豫章:指今江西,苏武的故乡。
- 京口:指古代的京城,象征政治中心。
- 协谋:参与谋划。
典故解析
- 苏武节:苏武是汉朝的使者,因坚守信念而被匈奴俘虏,最终忠贞不屈,代表了忠诚和坚守的精神。
- 马援与柳宗元:历史上都被后人称颂为忠臣,代表着传统的道德标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字仲明,号云山,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咏史诗见长。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社会的批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南宋时期,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许多忠臣被冷落,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失望与不满。
诗歌鉴赏
《咏史下·何无忌》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现实关怀的诗作。诗人在开篇就以“怀恩马柳志何卑”引入,表达了对历史忠臣的惋惜,揭示了他们在历史长河中所遭遇的冷落与不公。这种情感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反映了诗人对当代政治环境的深刻思考。
接下来的“挟恨东堂德愈衰”则将视线转向当今的权贵,指出权势者的道德沦丧,暗示着社会的道德败坏。诗人在这里不仅是在咏史,更是在对历史的反思中发出对当下的警示。
而“犹有豫章苏武节”一联则引入苏武的忠贞作为对比,强调了即使在这样一个充满阴暗的时代,仍然有忠诚和坚守的精神存在,表现了诗人内心对理想的坚持和对道德高地的渴望。
最后一句“不惭京口协谋时”,则是诗人自我肯定的表现。在他眼中,参与当时政治活动的自己,虽不无争议,但却无愧于心。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现实的批判,展现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怀恩马柳志何卑:对历史忠臣的怀念,感叹他们的志向与遭遇。
- 挟恨东堂德愈衰:指责当权者的德行日益衰败,反映社会的黑暗。
- 犹有豫章苏武节:提及苏武作为忠贞的象征,强调理想主义的存在。
- 不惭京口协谋时:表达自己参与政治的自信,虽身处乱世但无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怀恩马柳”和“挟恨东堂”,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典故:运用历史典故,如苏武的节操,提升了诗的深度和厚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对当下政治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忠诚、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柳:象征忠诚与被遗忘的历史人物。
- 东堂:象征权力与道德的堕落。
- 苏武:忠诚、坚韧的象征,代表不屈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马柳”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A. 马援、柳宗元
B. 苏武、马援
C. 柳宗元、苏武
D. 无法确定 -
“犹有豫章苏武节”中提到的“苏武”象征什么?
A. 忍耐
B. 忠诚
C. 胆怯
D. 叛变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理想的追求。
- 杜甫《春望》:关注社会现实,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对比陈普的《咏史下·何无忌》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关注历史与现实,但陈普更多侧重于个人的理想与忠诚,杜甫则在国家动荡中表现出更深的忧愁与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曲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