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本松杉,山山栽遍。
颺下钁头,再呈旧面。
双峰峨峨翠插天,
天下人见渠不见。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无数的松树和杉树在山上随处可见。砍伐的工具被抛下,昔日的风貌再度呈现。两座高耸的山峰如翠绿的插天之笔,然而天下的人们却只见到这些山,却看不见它们的真正主人。
注释
- 万本:形容数量很多。
- 松杉:松树和杉树,常见的树木。
- 颺下:抛下,放下的意思。
- 钁头:指斧头,用于砍伐树木。
- 再呈旧面:恢复往日的样子。
- 双峰:指两座高峰。
- 峨峨:形容山峰高耸的样子。
- 插天:像插入天空一样高。
- 渠:指代“它”,指两座山峰。
- 不见:看不见,未能看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普济是宋代著名的禅僧,生于一百多年前的南宋时期。他以其深厚的佛学造诣和独特的诗词风格而闻名。普济在寺庙中生活,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达磨大师赞》是普济在感受达磨大师(即菩提达摩)精神和影响后所作。达磨大师是中国禅宗的创始人,他以坚定的信念和个性化的修行方式,对后世的禅宗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现了对达磨大师的崇敬和对自然的热爱。前两句描绘了松杉树木的繁茂,象征着生命的旺盛与自然的力量。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也隐含了对达磨大师教导的尊重。
接着,诗人提到“颺下钁头”,这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暗示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再现旧貌的意象,既是对传统的怀念,也是对达磨大师智慧的传承。
最后两句以双峰象征达磨大师的伟大,山峰的高耸令人敬畏,然而,只有少数人能真正理解其深刻内涵。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作为载体,探讨了存在的意义与生命的真谛,表现出哲学与艺术的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本松杉,山山栽遍。
- 描绘了大自然的丰富与生机,松杉树木茂密,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繁荣。
- 颺下钁头,再呈旧面。
- 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钁头象征着砍伐,传达出对自然的尊重与珍惜。
- 双峰峨峨翠插天,
- 双峰的高耸与翠绿表现出大自然的雄伟,象征着高尚与追求。
- 天下人见渠不见。
- 提出一种哲学思考,虽然人们能看到外在的山峰,却不能理解其内在的深意。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松杉”比喻生命的旺盛。
- 对仗:如“万本松杉,山山栽遍”,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夸张:如“峨峨翠插天”,突出山峰的高耸,增强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表达对达磨大师的崇敬,传达了对生命、自然与智慧的深刻思考。诗人赞美了自然的美丽,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类认知的局限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杉:象征坚韧与长寿,代表自然的生机。
- 双峰:象征高尚的追求与精神的升华。
- 钁头:代表人类对自然的干预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万本松杉”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生命的短暂
- B. 生命的旺盛
- C. 生命的孤独
- D. 生命的枯萎
-
诗中“颺下钁头”意味着什么?
- A. 砍伐树木
- B. 思念过去
- C. 追求未来
- D. 享受现在
-
“双峰峨峨翠插天”的意象主要象征着?
- A. 大自然的力量
- B. 人类的智慧
- C. 对达磨大师的崇敬
- D. 生命的消逝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自然的感悟。
- 《登高》(杜甫):通过自然景观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
诗词对比
- 《望庐山瀑布》(李白)与《达磨大师赞》:
- 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生命与精神的思考,但李白更多地关注自然的壮丽,而普济则强调了内在的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传记》
- 《禅宗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