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达磨大师赞
释普济 〔宋代〕
五一竺国,东震旦土。
传佛心宗,无本可据。
无本据,一苇横趋,大江东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达摩大师从印度来到中国的情景。五一竺国指的是印度,东震旦土则是指中国。达摩大师将佛教的心法传入中国,但这种心法并没有固定的依据和形态。无本可据意味着他所传授的智慧和理念是超越文字和形相的。接着提到“一苇横趋,大江东去”,形象地表达了达摩的心法如同一根浮萍,顺流而下,象征着无所依附又自由自在的哲理。
注释:
- 五一竺国:指印度,即佛教的发源地。
- 东震旦土:指中国,震旦是古代对中国的称呼。
- 无本可据:没有固定的依据或根本,强调心法的无形和无所依赖。
- 一苇横趋:比喻轻盈、自由的状态,象征心法的无拘无束。
- 大江东去:在这里指生命和智慧如江水流向东,象征着无尽的流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普济,宋代高僧,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与弘扬。他的诗歌多涉及佛教哲理,风格简洁而深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佛教在中国逐渐兴盛的时期。释普济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达摩大师的敬仰,以及对佛教无形智慧的赞美。
诗歌鉴赏:
《达磨大师赞》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达摩大师的思想成就。诗中描绘了达摩从印度来到中国的过程,体现了他将佛教心法带给中国的伟大使命。一方面,诗中强调了佛教心法的“无本可据”,表明其超越于文字与形象的特征,具有深邃的哲学内涵。另一方面,使用“一苇横趋,大江东去”的意象,生动描绘出达摩心法的自由和无拘束,象征着智慧的传承与流动。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既有具体的地理象征,也有抽象的哲理思考,既体现了对达摩的尊敬,又传达了佛教教义的深邃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一竺国,东震旦土:指出达摩的故乡与传教的目的地,交代了背景。
- 传佛心宗,无本可据:指出达摩所传授的佛教心法的无形特质。
- 无本据,一苇横趋:强调心法的自由与不拘一格,象征着其哲学的流动性。
- 大江东去:比喻智慧的永恒流动,无法被固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智慧比作“一苇”,展现其自由与无依。
- 对仗:诗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达摩的智慧与其无形特质展开,强调佛教心法超越形相的哲理,表现出达摩大师的伟大与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五一竺国:象征佛教的源头。
- 东震旦土:象征佛教的传播地。
- 大江:象征智慧的流动与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五一竺国”指的是哪个国家?
A. 中国
B. 日本
C. 印度
D. 泰国 -
诗中提到的“无本可据”强调的是?
A. 有形的教义
B. 无形的智慧
C. 具体的文字
D. 传统的方式 -
“大江东去”的意象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智慧的流动
C. 生命的短暂
D. 地理的变化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禅僧诗选》中的其他禅宗诗作。
- 苏轼的《题西林壁》:探讨心灵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比较释普济的《达磨大师赞》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涉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佛教的心法,后者则展现了对友人离别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禅宗与诗歌》
- 《宋代文学研究》